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
范文

    郭雪莲

    摘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列,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经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体,既包括获得的经验本身,也包括获得经验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教师要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经历”走向“经验”。本文是我作为一线教师,结合了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实例,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旨在阐明学生的数学数活动经验可以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数学活動,亲身实践、经历和思考,完成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情境;生活经验;亲历;体验;积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052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直接的目标和追求。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是数学活动的产物,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活动经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往往难以用直观的语言加以表述。我觉得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尝试,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有体验,在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都经历着数学思考。对于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借助生活经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学生有着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它们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生活经验成了学生最重要、最原始的数学经验。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找到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与纽带,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鲜活、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时长不像“分秒”那样可以在现场体验,所以很难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所以我关注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今年春节到明年春节是一年。”“今年5月7日是我的生日,再到明年的5月7日,我长大了一岁,也就是又过了一年。”“我爸爸这个月发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就是一个月。”“今天这时到明天这时就是一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多方面地接触年、月、日,并亲身经历“时长”,在课堂上这部分经验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学生在自己的经历中自主提取,用自己的不严格的话语把已有的体验表达出来,形成一个个鲜活的一年、一月、一日的经验。

    二、动手操作实践, 感悟数学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美国教育家波利亚也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数学教学内容是抽象的,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同时相互交流,有助于强化感知和思维,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非常有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做数学”,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活动经验。

    三、创设探究情境,激活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为每桌学生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里装有4个不同的三角形(有等腰和不等腰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另一个信封里装有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然后围绕“利用信封中的这些材料剪拼、加工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的要求,学生自由操作,自主探究。开放的教学设计赢得了丰富的课堂回报——有的学生把三角形沿着两边的中点剪开,然后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先找到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然后沿两个中点分别作底边的垂线,再沿垂线剪下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补在上面的三角形上成了一个长方形。

    从这个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巩固将一个图形割补转化成另一个图形的方法,“启下”就是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丰富的材料使得学生的探究更具价值,学生经历了如何割、拼图形进行图形转化的活动经验。

    四、亲身经历体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程,通过具体的感受,枯燥乏味的知识,才容易理解。教师应该创设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数学体验。

    例如设计“同样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哪个大”这一问题时,我就安排学生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各组摆放出相同长短的绳子,通过动手圈一圈、画一画,观察长、宽,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将数据填入表格;为什么这样设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周长相等的长、正方体,当长、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更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种教育。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帮助他们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2011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