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刘娜: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范文

    刘娜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類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82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因为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会有不同的感觉。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得出答案,强化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阅读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能力。新时期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突出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阅读,帮助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升级自身的阅读体验。另外,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合作者、指导者,而不是单纯的传输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分析

    第一,当今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只是围绕课程大纲进行教学,侧重于对课本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拓展。第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阶段,以自身为主体,将课堂知识灌输式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无法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第三,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经常指导学生利用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常会出现专注于寻找答案而忘记文章本身蕴含意义的情况,使其丧失阅读的兴趣,甚至会厌恶阅读。第四,目前的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为基础,一般情况下会在课堂中设置随堂测验和听写默写等内容,挤占了学生阅读文章的时间,抑制其阅读能力的强化,影响其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和自身修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预设阅读问题

    阅读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预设问题为学生的阅读指引方向,树立其自主阅读观念,激发学生的其探究阅读的兴趣,极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预设问题时,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利用粗略阅读的方式提取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质上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将学生设为课堂主体,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给出正确的指导,使其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当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初步阅读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按照小组的形式集中讨论,对预设的问题开展开放式的研究。或者引导学生对阅读时的问题进行自主解读,锻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在问答中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强化自身的自信心与阅读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和阅读体验,使他们的观点相互碰撞,充分感受文章的多视角、多维度。

    (三)注意词句训练

    教师若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这不光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提升其阅读水平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需要在这方面予以重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读原文,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标注文章中不懂的字词,之后教师再集中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为学生讲解《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首先可以结合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针对一些较难的字词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记全笔记。引导学生整理好词好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需要针对文章中表述含蓄、隐晦的字词进行讲解,尤其是固定的句式和词语,使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深入理解,灵活使用该方法进行今后的细致化阅读。在教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时,引导学生对文中盛大的场景予以想象,进行细致描述,将心中的情感带入文章中,将学生自身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相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文章词句的理解。

    (四)做好读书笔记

    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说记忆力再强的人也要通过适当的书写来加深记忆,更何况是那些记忆力本身就不理想的人呢?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因为阅读本身就是需要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进行巩固,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往往也是有很多的。我结合自身多年教育经验总结出几个有效的方式,具体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素材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或者是将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喜欢的句子书写下来,可以随时进行翻阅,多读读多看看和多背背,这是为后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所写打下良好基础,使其能够将所摘抄的优美语句合理地运用在文章中。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每一次阅读之后都写读后感,因为学生在读完某一篇文章之后总是会有很多的情愫,而此时要求他们将所想所感及时地书写下来,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可以在其阅读完某一篇文章的时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文章进行改写或者续写,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当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正确的阅读方法。

    结论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做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时的督促、学生自身的坚持。小学阶段的学习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董维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18.

    [2]邹璐,张雪梅,赵丽琴,邓莉,代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77-687.

    [3]闫根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18):109-1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4: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