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以生为本”理念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
范文 | 张春芳 摘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深入迈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转变以成绩为目标、以考试为中心的功利性教学理念,采用“以生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并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以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显著提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以生为本;理念;新课改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2-220 “以生为本”,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考虑对象,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制定更具吸引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新课改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来研究和制定更加科学、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促使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形成,从而真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一、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升学,教育的功利性很强,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点的关注,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在机械而被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为落脚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符合当前初中生学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让友谊之树长青》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首先,我利用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课堂上,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有趣的生活经历,以及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我通过组织学生围绕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逐渐明白友谊的伟大之处,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初中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在学习中的自制力和专注力都较差。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本身的说教意味就比较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再采用讲述模式去开展教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必然十分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教师的照本宣科中逐渐消失。然而,随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生动鲜活的图片和视频能够大大激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专注力的提升大有帮助。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道法知识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学习《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课下,我借助网络搜集了一些与“生命”有关的震撼画面和视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之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我将这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如,BBC拍摄的纪录片《生命·昆虫·帝王蝶》中的精彩片段、母体内生命孕育的过程、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等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以及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接受程度就明显提高了。 三、组织课堂互动交流与讨论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都可以视为认识——反思——再认识的过程。为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的深入感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同时,课堂中的交流讨论不是一种无序的活动,而是需要准确把握教育契机。恰当的交流讨论,不但可以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使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从学科特点来看,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日常的课堂交流讨论时,我会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作为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线索。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了解亲情之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开展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并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然后,学生要讨论这些案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和发扬。最终,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组织开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落脚地必须是生活和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法制教育基地参观,观摩模拟法庭的庭审,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法律的保护。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法律大讲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制作成宣传资料,在校园、社区或公园等地进行普法宣传,并结合生动的生活实例来讲解法律,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对课堂学到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以生为本”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用“以生为本”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借助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參考文献 [1]颜旭东.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东方教育,2015(4). [2]宋文彬.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