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本土民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谭雪姣 摘要:本文从中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本土民歌的文化传承途径探索,通过“会唱民歌”、“唱好民歌”、“唱活民歌”目标达成教学要求,使“弘扬民族音乐”理念渗透于基础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标准,同时本文也是巫溪县白马中学校“本土民歌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课题的成果展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382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特色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普通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本土具有特色的民歌融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去学习、体验、感悟本土民歌的特色,不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有利于本土民歌的传承发展,极大地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增强民族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巫溪本土民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本土民歌进入中学课堂,中学生在领略特色民族音乐的同时,也改善了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对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本土音乐感染、熏陶学生,使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开发民族资源,将地方具有特色的民歌融入课堂教学,极大的改善了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在“非遗”进校园的浪潮中,重庆市九龙坡的走马镇民间故事、梁平癞子锣鼓、万盛金桥吹打、巴南接龙吹打、铜梁龙舞等非遗文化,已将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年画纳入美术课;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中,让中小学生的课堂结构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和喜爱上了民族文化。 二、巫溪本土民歌进入中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巫溪属于重庆东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間音乐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随着现代多元文化艺术对校园文化的冲击,而本土音乐越来越难在青少年的艺术审美中有一席之地。出生在这里的孩子虽然从小有受过本土文化的熏陶,但学校正规的教育中却没有真正的纳入过本土民歌的教学,致使优秀传统文化失去了重要的传承阵地。因此,学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去进行本土民歌的传承,合理地将它纳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三、本土民歌进行中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巫溪本土民歌积淀厚重,包罗庞杂,在进入课堂前,课题组成员已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归类,挑选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民歌进行编订。在实践探索中采取了系列策略,为了使本土民歌扎根于学生的心灵,通过“唱会民歌”、“唱好民歌”、“唱活民歌”来达成中学本土民歌教学的目标,并完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达到本土民歌在中学教学的理想现实。 1.唱会民歌 让中学生唱会本土民歌,首要任务是建立兴趣。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以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本土音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学生受现代流行音乐影响,对本土音乐的认知淡薄,缺乏学习兴趣。要解决这一难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本土民歌的认知,利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流行音乐文化是怎样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本土民歌的旋律特征与流行音乐的旋律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对本土民歌的学习兴趣。其次,在音乐技能训练中,融入巫溪本土民歌的节奏、音高等进行模唱与练习,学生对当地的语言非常熟悉,很快就能找准语音的歌唱发声音调,准确的表现歌词的语义情景,并体验音乐美感。再次,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本土民歌的实景采集资料,民歌传承人的演唱进行表演探讨,加强学生对本土民歌的了解,让他们逐渐被传统文化给“侵染”,促进本土民歌的传承,达到教学目的。 2.唱好民歌 教会唱民歌第一步相对容易,学生对音高、音准、节奏等素养把握可以通过训练来弥补,接下来的要唱好民歌就较难。而课外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既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的民歌的兴趣和热爱,又能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要知道,唱歌需要嗓音条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一副好嗓子。由于大多数音乐教师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出生背景,对当地的民歌没有太多亲身体验,对其演唱特征、风格韵味等把握不够到位,无法很好的指导学生演唱。因此学校利用校园文化节活动,特请当地民歌传承人进校园,给师生们的演唱作指导;同时,利用实践活动查阅资料,记录、整理、改编民歌,使民歌演唱更符合学生的时代审美需求;另外,老师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本土民歌是如何在地域环境中传承发展至今,并形成现今的特色地域文化。经过多种途径的结合,学生从韵、味、情上把握本土民歌的演唱风格,唱起来才真正达到了本土民歌的“范儿”。 3.唱活民歌 本土民歌进校园,不仅仅是唱会、唱好,而是从教和学中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真正在中学中得到活化,并进一步延伸课外实践,实现了教育的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为了唱活巫溪本土民歌,县文化委、文化馆的老师创编了本土民歌素材的合唱作品,丰富中学的班级合唱,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的校级合唱艺术。学校组建的中学生合唱团,以本土民歌为基调打造比赛作品,这也成为每次比赛曲目的亮点;每一学年的班级合唱比赛,必唱作品为本土民歌。同时,中学体育组教师们还将以本土民歌音乐打造课间体操,从文体结合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当地的大型庆典活动,学校与社区都将本土民歌作为一项重要的环节进行展演,真正的让民歌“活”了起来。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结语 巫溪本土民歌进校园,使中学的文体生活具有了中华文化底色,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影响和引领校园生活,在大课间和社区里去表演、展示,更是引领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白马中学音乐教研组进行的“巫溪县本土民歌”的教学和传承探索,只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的第一步,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修正,若成果形成典型,可在我县其他中小学做进一步的推广,扩大研究对象和范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