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刍议 |
范文 | 康艳 摘要:在进入新时期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更多的人关注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整体年龄偏低,正处在性格的培养期间,个性较为突出。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许多自己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心理方面的疑惑。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小学心理教育的警钟。为此,在未来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立足家校合作实践,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242 引言 心理问题是每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持续存在并且不断变化的问题,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是如此。小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必然要解决的就是自我心理状态的调整,而心理存在问题必然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日后的人生产生影响。作为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心理问题,这一不安定的因素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精神养分,提高自我心理防护能力,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1认知小学生心理问题,强化合作基础 针对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家长和学校一定要仔细分析其原因,对现阶段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解,这也是家长和学校开展合作的基础。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家庭对于学生的溺爱心理滋生,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保护。在学校中,伴随着应试教育压力的不断增强,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倾斜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都使得现阶段的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较差,意志力匮乏,在面对一些从未面对过的困境和危机时,经常采用逃避的心态来处理问题,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学业生活还是自身情绪的变动,都会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超过半数的學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听课效率降低,记忆力衰减;有部分学生则是出现严重的成长焦虑和自卑感,甚至长期处于一种成安全感缺失,生活压力极大的状态;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经常对自己日后的生活感到迷茫,在人际交往当中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这些问题都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阻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基于此,在开展家校合作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家长和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更加清晰且有目的的把握问题变化。 2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做到有的放矢 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既有家庭和学校的外部因素给予其的影响,也有学生自我调节不足的原因。就小学生自身心理状态而言,大多数原因都是由于生理因素所造成的自我认识不清。小学生处在一个对外界事物好奇心强,并要与社会进行不断接触,完善自身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间段。但是由于其心理素质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时候,所以他们经常会呈现一种叛逆彷徨的状态,对自我认知和他人都存在疑问,尤其是对父母会呈现较为强烈的叛逆反应。从外部环境来进行分析的话,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强的心理压力。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如果家庭环境和睦,那么学生自然会有较为强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满足。但是,不够和睦的家庭环境必然会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差,无论是单亲还是父母离异,这些当下极为普遍的现象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变大,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一直以来,应试教育都占据着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向,学业压力使得学生的生活被填充得毫无空隙,学习中的吃力和学习成绩的低下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唯成绩论也让一些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更有甚者会出现逃学、厌学的现象。基于此,学校和家庭要针对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要素,根据自我能力进行调整,适当的进行教育方式的改进创新。 3家庭与学校通力合作,各自发挥作用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想完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心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当中,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导师制度和心理教育帮扶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针对一些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来将心理健康帮助工作落到实处,综合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在学校当中能获得正规的心理教育。从家庭角度来分析的话,家长要充分承担起自我的教育责任,发挥家庭在小学生生活中的主要教育环境的责任,将家庭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发挥充分。在平日的生活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当孩子面临的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探索更加正确、健康、积极的发展道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小学生采用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与生活,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应对生活当中所出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更加开朗,更加活泼。在教学过程当中,家庭和学校要形成教育合力,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满足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王瑞.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0,10(24):77-78. [2]范颖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解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7-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