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初探
范文

    李永标

    【摘要】无论是当前形势还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谓大势所趋。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给当代学子的不只是便捷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集合声音与影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然而,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解决的教育难题。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深入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措施,旨在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提供全新思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学习体验

    人类发展至今,其方方面面都能看到信息技术的影子,这些变化都印证了社会信息进程的进步。现代社会技术不仅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更是积极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而教育教学领域中新的发展与研究方向聚焦在结合现代IT技术与数学教学层面。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做出过明确规定,即当前的数学教学必须积极运用现代IT技术,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中的难题。而且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将影响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困在繁琐的数学学习中的学生解救出来,以便于其把节约下来的精力以及时间用于数学的实践探索中。数学新课标的推出更加验证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而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更能提供全新的教育方向和思路。据此可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带来机遇,也带了很多挑战。尽管有新课标的理念作为教学方针,但是小学课堂教学依然不能停止实践的脚步,必须利用现代IT技术对现有的教学过程展开大刀阔斧地优化工序,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海量而全面的教育资源以及高效的学习工具来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展开数学探索。但是现在的难题在于怎样将现代IT的技术优势巧妙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此,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时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扶持,它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的效率,这些都促使个体更快走入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课程教学并非无根之木,而是植根于学生的个人经验以及阅历中,因此,教学过程不能过于形式化,必须尽自己所能引导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社会中的核心产业是信息产业,只要是身处在社会生活中就处处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影子。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每个公民想要投身于竞争之中,信息素养是必备品。传统“读、写、算”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获取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知识分子,必须知识与信息素养兼备。如今,信息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直接影响到教育领域的方向、理念、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内容。因此,如何将数学和信息技术融合既是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核心难题,也是数学创新之路的必经之地。

    二、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点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根据新课程标准可知,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是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价值以及乐趣,从而促使其踊跃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实践的做法犹如给原本沉静的水潭注入了一汪清泉,信息技术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都彰显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开放性以及交互性,通过全新视野来引领学习方式变革之路。也即是:摒弃传统侧重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价值观,倡导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那么如何具体改变呢?

    1.创设互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教学过程是具备成长性的,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促进、展开对话的过程。师生关系在交流互动中,展现出平等、民主以及和谐的姿态,旨在为学生提供轻松无负担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创设交流情境,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交流促进创新,多数独创性方法皆是来源于交流互动中。为了成为思想独立的人,必须在思维层面与众不同,而为了促进思维方式向创新方向转变,必须积极促进交流,在阐述与争辩的过程中,碰撞彼此思想的火花。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交流情境。不論是小组合作还是同桌合作,也不论是师生合作还是人机合作,这些合作方式都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思考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思维碰撞间诞生新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善于和他人沟通,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养成倾听的好习惯,真正达到在合作中学习的目的。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力

    现代IT技术能够提供学子的是更为先进的听课体验,教师在教学导入或者新授环节就可以利用IT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灵感和创新思维涌动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度渴望,唤醒其对知识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此时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顶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处于高度活跃中,完全做好了学习准备。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已经转变为自主创新思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

    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不但能够释放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新授《圆的认识》时,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就有必要创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场景。在多媒体大屏幕上,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公路,公路上有各色车辆,有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手推车还有汽车等等,这些车辆的车轮无一例外是圆形的。这些车辆不间断地往前行驶,此时路边出现一个学生,他突发奇想: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不是其他图形的呢?假如换个形状,汽车的行驶会如何呢?接着画面转换为:原先出现的各色车辆的车轮已经不再是圆形,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图形,有正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种种不一而足,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车辆不再畅通无阻地行驶,而是出现了幅度不一的颠簸,甚至还会停驶、翻车。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车轮换个形状,就会造成画面中的现象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着回答:“因为正方形是带棱角的。”“椭圆太扁了”等等,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对学生指点迷津,顺利引出章节标题。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思维的火花犹如荒原野草,迅速成燎原之势,不但顺利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内容,为学生今后的求知以及探索夯实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能够营造多重感官体验,将数学教学重难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思维过程的趣味性,丰富学生感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快速的掌握教学核心内容,促进了学生探索逻辑推理世界,也有助于其寻求并研究数学问题以及理念。特别是借助于IT技术能够动态演示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清楚看到数学知识的演变或者演化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化为具体简洁、在原本的理性之中融入感性力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在观察与比较中逐步了解知识是如何进行演变的,从而掌握知识的“原形”。

    例如,教师讲解《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课件,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大屏幕上依次闪现,这一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对长方体不同部分的名称产生认知。如果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在多媒体呈现时去除长方体实物影像,将原本的立体图变为平面图,促使学生在思考时能够从形象转为抽象,接着演示面和棱的转移以及拼合过程,再辅之以声音以及色彩,学生很容易得出“处于对立的面的面积相同,处于对立的棱的长度相同”这一结论。在悠游自在的氛围里,学生轻易学好了这部分内容。

    四、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为学生营造多重体验,引导学生在光影的世界里学习知识,这一形式和早期的数学授课模式相比,具备特殊的优势。教师单一的讲解并不能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融入信息技术之后,学生的听课效果获得成倍提升。而且IT技术具备一系列特性,比如形象性、可感性以及可控性和交互性等等,这些特性增强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收获知识。

    五、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形成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习的内动力源于兴趣。兴趣能够保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且也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将上课走神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而且小学生年龄过小,本身就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于某事上,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高。鉴于这一现状,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年龄性格等等因素,在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捕捉学生的目光,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求知心理。

    例如,学习到《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太阳、月亮以及地球的具体运行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星体周期性规律,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周是一个月,而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周是一年。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学生仿佛置身于浩瀚无比的宇宙之中,第一次感觉到时间的奇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年、月、日的天文常识,而且学生产生了更多探究欲望,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更多学习的想法。通过这里可看出多媒体的利用对促进学生进一步求知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也可见一斑。由此可知,数学授课过程中融合现代IT技术,不但可以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升级,而且还可以做到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便于学生理解,促使学生在清闲自在的气氛中理解内化知识,极大地提供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普及现代IT技术。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教师需要转变自身保守的态度,勇敢接受新鲜事物,对现代IT技术需要报以学习的态度,将其积极运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接受伴随其而来的一切挑战,立足于数学规律特点来设计制作课件,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促使现代IT技术成为教师的最佳助力,为学生揭示现代IT技术之美,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如此,小学数学教学才会朝向更加光明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石孙,张祖贵.数学与教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士骑,李俊.数学教育个案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