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
范文 | 曲雪艳 [摘? ? ? ? ? ?要]?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就业型人才。中职学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的教学型教育工作者,从而保证社会的基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舞蹈创编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更轻松、高效。主要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讨,以期能够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 ?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114-02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舞蹈教学是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龄前儿童认为舞蹈就是在玩、在做游戏,所以针对幼儿开展舞蹈教学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中职学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创编课程中,也要格外重视,积极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兴趣 对任何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开展舞蹈创编教学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舞蹈创编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观看不同风格的舞蹈视频。由于中职学生舞蹈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不同,通过舞蹈视频的观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不同的舞种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帮助学生加强舞蹈风格、舞蹈特点的记忆和印象。对幼儿而言,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结合幼儿的生活状态,可以找到很多舞蹈创作的题材以及素材。教师要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分析幼儿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习惯,了解不同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幼儿的思想非常单纯,在他们眼中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幼儿问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直截了当的。为此,在进行幼儿的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使舞蹈的内容偏向于简单、直接的形式。可以通过主观的视频观看,进一步探究幼儿舞蹈动作和创编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舞蹈视频观看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舞蹈创编产生兴趣和热情,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奠定基础。(2)积极参与幼儿园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幼儿园中参与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舞蹈教学进行观察和体会来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兴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幼儿的亲和力,还能帮助学生对幼教事业产生向往和热爱。 二、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教学 学龄前阶段的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理解方式不同,因此,幼儿舞蹈的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进行舞蹈创编时也要努力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创编的舞蹈能够迎合幼儿的审美,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的眼球,让幼儿对舞蹈学习产生积极性。想要对幼儿顺利地开展舞蹈教学,首先自己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只有自己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创编合适的幼儿舞蹈。但是根据对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舞蹈基础较差、学习水平也较弱,在开展舞蹈编排课程时会显得不理想,更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审美要求进行舞蹈创编。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就要积极地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基础舞蹈动作锻炼来开展舞蹈創编课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舞蹈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努力。在舞蹈创编课堂上,教师也要尽量减少专业舞蹈、现代舞蹈的教学,将短期的教学重点放在基础舞蹈动作练习上,首先让学生能够完成压腿、劈叉、下腰、压肩等基础的舞蹈动作,在学生进行基础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舞蹈创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舞蹈基础,从而引导学生对舞蹈创编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舞蹈动作基础之上探究舞蹈创编的学习研究,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舞蹈创编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舞蹈学习眼界 幼儿舞蹈的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就是需要学生拓宽眼界和思维,将舞蹈编排大胆地创新和融合,能够对传统的舞蹈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向传统的、固定的、单一的舞蹈模式说再见。因此,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舞蹈创编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受到固定的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影响,学生的思维也时常停留在一个水平和一种模式上,这对舞蹈创编的学习有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在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融合更多的动作、风格、元素,在舞蹈创编时想得更多、更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和水平。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师在开展舞蹈创编课程时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打开眼界,吸收更多元素的舞蹈风格。 例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歌曲和舞蹈风格,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也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这些富含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让学生尝试学习傣族舞、蒙古舞等,用丰富的舞蹈形式来帮助学生储备更多的舞蹈创编素材。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国外风格的舞蹈,如伦巴、恰恰、爵士等,打破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舞蹈风格能够激烈地碰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舞蹈创编的素材和资源,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向学生播放更多的舞蹈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更多风格元素的舞蹈,引导学生观察各个舞蹈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舞蹈的学习更好地表现舞蹈之美,提升学生感悟美、发现美、挖掘美的能力。 四、创作幼儿舞蹈动作以及改编 (一)改编舞蹈动作 幼儿进行幼儿舞蹈动作的改编之前,应当对幼儿舞蹈的一些基本要求加以了解,通过观察幼儿的生活状态以及幼儿的性格特点等,能够有效地编创出符合幼儿的舞蹈动作以及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的幼儿舞蹈。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进行改编幼儿舞蹈的过程中,使舞蹈能够充满天真童趣。另外,舞蹈动作的难度不应当太高,要使幼儿能够参与其中。在最初的改编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原作品以及模仿一些原作品,来提高自身对幼儿舞蹈改编的能力。例如,对舞蹈节奏的掌控,对舞蹈动作的分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注意与幼儿性格特点相结合,保证幼儿舞蹈的优良效果。在基本舞蹈内容创建出之后,可以根据幼儿性格特点简单地加入一些舞蹈动作,也可以向幼儿提问,参考幼儿提出的一些想法意见,让幼儿能够与教师一起实现舞蹈动作的改编。教师向学生讲解这一过程,让学生能够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让学生能夠逐渐形成改编幼儿舞蹈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有效创作舞蹈动作 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创建舞蹈动作是非常有难度的,由于学生对这类认知较少以及对动作了解不是很多,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舞蹈创作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规定动作范围,由动作的顺序以及连贯性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舞蹈动作素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舞蹈动作的创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掌控的舞蹈动作更加丰富,避免学生出现在创作舞蹈动作时无从下手的情况。 五、通过舞蹈创编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转化运用,以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和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引导,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空间和机会,学生往往缺乏甚至没有舞蹈创编的练习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造成舞蹈创编学习也不理想。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 舞蹈创编一般包含舞蹈题材选择、舞蹈主题的确定、舞蹈音乐、舞蹈动作编排等环节,教师在开展舞蹈创编课程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一般选用欢快、积极的歌曲,如《摘葡萄》《春天在哪里》《蜗牛与黄鹂鸟》等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歌曲的选择确定舞蹈类型,欢快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编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创编中。舞蹈的创编也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渐加大舞蹈创编的难度,之后学生就可以自己选择音乐、自己编排舞蹈的类型和动作,获得更多自主决定的空间,在舞蹈创编的实践过程中提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 六、结语 对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教师来说,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开展学习、就业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兴趣、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教学、拓展学生的舞蹈学习眼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途径开展教学,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欣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8):33-34. [2]刘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8):284. [3]徐丽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02. ◎编辑 郑晓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