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效交流,搭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高效课堂 |
范文 | 唐伍放 “数学交流学习”是近几年来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理念,这个学习理念当前已为很多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他们的接受只是一种认同,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种自觉行为,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课堂有效交流这个主题上好一节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呢?在反复阅读教材、研究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笔者对这种课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的《反弹高度》为例,说说笔者的想法和做法。 《反弹高度》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百分数后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在笔者准备选定这节课作为校内公开课进行研究时,心里其实很不踏实,尤其是组内各位同事看到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做实验,并在明确活动任务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反思交流等,认为组织难度非常大,劝笔者换个教学内容授课,但笔者最终还是坚持了。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走出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误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都一一给予了回答,只要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就觉得课堂交流已经成功了。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会惯性地把手举起来,接着教师指名,先学生说给老师和同学听,然后教师再让其他学生思考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修正、补充。看起来整个交流过程都很流畅,所花的时间也并不多,而这些都在教师的预设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基本上是按着教师的思路在走,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交流很明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效果,而且这种交流的方式多为单向线形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式,而不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多维互动。 在教学《反弹高度》这个课例时,笔者没采用以上做法,而是随机应变地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在个人发表的基础上,面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由学生点名让同学回答。如,笔者在导入时安排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拍篮球和乒乓球,在这位学生拍完两种球后,她本人有些疑問,但没有马上自己表述,而是面向全班同学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些什么了吗,是否有什么疑问?”很自然地就抛出了一个大家都想交流的问题。这时候,有个女同学举手发言了:“我看到你在拍打两种球时,用的力度不一样,而两种球的反弹情况也不一样。”然后负责拍球的学生说:“是啊,当我看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球时,本想着让它们弹起来时的高度不至于相差那么大,所以拍打的力度也有所变化。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那么用力拍打,这个大篮球的反弹高度反而没这个小乒乓球的高,有谁帮我解释一下吗?”随着问题的再一次抛出,又有其他学生举手发表意见。有的说:“那是因为你拍打篮球时还不够用力”;也有的说:“其实你拍打乒乓球时可以不那么用力的”;还有的说:“那是因为这个篮球气压不足,如果给它充足气,用同样的力气,篮球的反弹高度肯定会比乒乓球的高”……大家各抒己见,一下子就把话匣子打开了,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了这节课的探究内容。 二、激发学生数学课堂交流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若能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参与交流,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探究学习的目的。 教学《反弹高度》时,笔者根据学科教学实际,设计了与教学重难点知识相关的学科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纠正错误,认识规律,激发课堂交流兴趣,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动力。如,在前面大家发表的一些见解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让学生再一次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猜测,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在这种条件和观察了那位学生的示范动作下,有的认为,篮球会反弹得高一些;有的则认为,乒乓球会反弹得高一些;有的补充说明,还得注意另外一些因素,如果篮球气压足,有可能篮球反弹得更高,如果气压不足,也许就不一定了。还有的认为,若是有风吹,可能结果还会变。学生们兴趣盎然,交流异常活跃。 三、组织学生数学课堂实践操作 综合与实践课与其它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课有所不同,课堂上教师不适宜直接讲授。它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亲身动手实践操作、并通过思考、与同伴交流,最后得出结论,是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课堂活动中,笔者注重组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等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体验——合作——交流——评价的过程。如,在猜想后,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热情。学生们领取了一些道具后,笔者作出提示,实验前必须先做好实验规划,制定实验方案,把实验步骤、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小组内如何分工等等先考虑清楚,然后再进行操作。学生们在制定实验方案后,分工合作、积极交流、互相提醒,倒也其乐融融,很好地完成了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同一高度让正常气压的篮球和乒乓球自由下落,篮球的反弹高度高一些,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低一些。 四、培养学生数学课堂交流习惯 交流习惯是学生在后天养成的自觉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自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交流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笔者还注重研究培养学生有效交流习惯的一些做法,以及影响学生交流习惯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手段。为了培养学生有效交流的习惯,笔者在数学课堂上将学生说与听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引导学生摆正角色,同时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交流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流,实现课堂中学生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笔者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1)小组内做好分工,必须听从组长人员安排。(2)活动过程中小声交流,不要大声喧哗。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学生能熟记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明确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交流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构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学生有效交流模式,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要努力走向开放,走出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误区,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兴趣,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操作,并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数学课堂交流的习惯,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些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定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