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分析
范文

    刘万钦

    

    【摘要】

    目的:分析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方法:实验中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入本院,患者均实施CT、MR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对比,CT检查准确率高于MR检查,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使用CT与MR血管造影两种方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判断,发现CT血管造影诊断率更高,可在临床中多进行该方法的推广。

    【关键词】CTR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价值

    【中图分类号】R181.3+2 ?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93-01

    顱内动脉瘤形成原因复杂,一般在未破裂阶段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仅能表现为头痛、神经系统疾病等,不具有特异性。疾病引发原因为多因素共同作用,颅腔内部高压、高血压以及颅内感染均属于影响因素,一旦肿瘤发生破裂,则会危及生命,早期的诊断非常关键,可在肿瘤未破裂阶段进行适时干预,降低疾病风险。目前对该病的检查主要使用血管造影,需要病发后才能确诊,对病情控制不利,甚至会导致疾病进展[1],因此本文通过比较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相关方法

    1.1 基本资料

    实验中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进入本院,纳入指标:⑴颅内动脉瘤未破;⑵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标准:⑴肿瘤破裂;⑵合并其他脑部肿瘤;⑶未签署实验同意书。患者基本资料: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2.50-78.00岁之间,年龄均数为(50.25±38.24)岁,其中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例,癫痫患者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患者20例,眼底出血患者8例,单侧病理刺激阳性患者12例。

    1.2 诊断方法

    患者均先实施CT血管造影检查,基本参数选择:电压120kv、电流500MA,

    层厚0.625mm,螺距0.969,转速0.4s/周,先采用常规方式扫描,获取普通图像资料,之后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实施双侧颈动脉充盈检查,使用增强扫描的方式获取图像,将其传输至工作站中。

    CT血管造影结束之后进行MR血管造影检查,以TOF法进行MRA扫描,通过头部线圈在矢状位、横轴位进行定位,实施T1W1、T2W1的扫描,间距确定在0.1-0.2mm之间,层厚则控制在5-6mm之前,扫描的自胼胝体上方3cm的水平位置开展,延伸颅窝水平范围内,图像扫描结束后传输至后台进行重建。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穿刺位置选择右侧股动脉,在置入套鞘之后使用肝素进行抗凝,确定导管在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之后,注射碘海醇造影剂,获取不同层面的图像,最终50例检测出56个肿瘤病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对比,CT检查准确率高于MR检查,P<0.05,详情见表1。

    3 结论

    颅内动脉瘤发生后颅内的动脉壁上会出现一个异常的膨出,引起蛛网膜下腔位置的出血,主要发生区域在脑底部、脑底部动脉环的动脉上,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引起疾病的原因也较多,因此对于该病的预防无法控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从临床症状进行研究,在动脉瘤未破裂之前无显著特征,仅表现为发作性头痛、神经压迫性头痛等,一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因此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可见科学的影像学检查非常关键[2]。

    上文的数据分析得出,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对比,CT检查准确率高于MR检查,P<0.05。原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属于动脉瘤检查的金标准,对于动脉瘤发生的位置、数量等均可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但是该方法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患者的接受度不足,可用于疑似患者,在疾病筛查中应用较少;CT血管造影则是一种操作简单、扫描较快的方法,在价格方面优势明显,并且可以确定血管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形态等,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扫描的层距也在缩小,对于一些微小的病灶也可以及时检出,但是其检查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来讲准确率略低,这是因为增强扫描需要注射造影剂,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辨率[3];MR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可以对病灶进行多角度的成像,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但是该检查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出现躁动等临床症状,可能造成检查中断,而MR血管造影对于血管内部的血流情况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瘤体较大时在病灶检查的过程中会受到血流涡流的干扰,图像可能丢失,对图像的质量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在准确率方面MR血管造影的准确率低于CT检查[4]。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使用CT与MR血管造影两种方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判断,发现CT血管造影诊断率更高,可在临床中多进行该方法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雪,李王佳,郑婉琳.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匹配蒙片去骨法在颅内动脉瘤头颈CT血管成像减影效果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44(10):34-35.

    [2] 梁琰,张永强,李展展.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32(3):72-74.

    [3] 李瑗,张继,田为中.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32(11):1123-1124.

    [4] 冷基勇,丛培雨,王心民.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2):121-123.

    [5] 时代,蔡武,乔方.256排CT诊断颅内小动脉瘤能力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31(18):1357-136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