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血浆类血液制品临床输注适应症 |
范文 | 石晓兰 【中图分类号】R395.1 ?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101-01 输血作为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具有可替代性的治疗手段,其能够起到改善循环、扩充血容量、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神奇的作用。但是,血液成分也有一定的寿命,其完整的经历了新生、成熟、衰老,最后走向死亡的完整过程,如果合理的利用不同的血液成分,则会使其发挥出特殊的作用,所以,应该重点关注血浆类血液制品在临床输注中的适应症,从而提高临床用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 血液制品的分类 在临床中常用的血液制品主要由血浆血液成分制品、红细胞血液成分制品、血小板血液成分制品以及血浆蛋白血液成分制品等,不同的血液成分的特点有大有不同。 △血浆血液成分 对于血浆来说,其主要的功能与作用就是承载红细胞,并运送代谢废物与营养物质,并且,血浆也能够为细胞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在临床使用中,按照不同的需求,分别将血浆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以及普通冰冻血浆,按照种类的不同,进行分别存放,其能够有效的维持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调整免疫,同时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度,还可以起到抗凝和凝血作用。 △红细胞血液成分 红细胞主要的作用就是运输氧,可以说是人体内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一种主要媒介。对于红细胞而言,其体积形态非常小,平均直径仅仅只有7-8μm,具体呈现为双面内凹的性状,也正是因为特殊性状的原因,其要比其他球形体的表面积大,能够携带更多的氧气,从而将其运送到人体内的各个部分,进而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 △血小板血液成分 对于血小板血液成分而言,其能够在22℃左右的温度与震荡的条件下,有效的保存5d左右。血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止血,如果患者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出现异常,或者是因为中毒、药物等原因所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这就需要为患者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或者单采血小板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血浆蛋白血液成分 对于血浆蛋白血液成分来说,其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白蛋白制品与浓缩凝血因子。白蛋白制品主要适用于反应化、不良性水肿等原因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输血治疗中。而浓缩凝血因子则主要适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疾病中。 2 血浆类血液成分临床输注的适应症 ▲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 这两种血浆类血压制品适合应用在因肝胆类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症状等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中,或者是在经过大量输注库存血液后,出现出血倾向的患者中。在使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冰冻血浆内包含全部的因子,并且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普通冰冻血浆则不含有凝血引思Ⅴ和Ⅷ。 ▲冷沉淀血浆 其主要适用于血友病、纤维蛋白缺乏症等适应证中,同时,也能够与红细胞类血压制品进行配合,用于急性失血的患者中。 3 输血方式的选择 ★大面积烧伤患者 对于发生烧伤的患者来说,应该为其输注血浆类血液制品,因为此类患者主要丢失的成分就是血浆,如果为其输注全血,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的含量过高,这样一来就会提高血液的粘滞性,进而对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出血性疾病 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应该输注含有凝血物质的血浆,也可以选择使用输注浓缩的血小板悬液的方式进行替代,从而提高血小板的聚集能力以及血液的凝固能力,实现止血的目的。 4 输血方法 ☆冰冻血浆的输注方法 在完成红细胞悬液的输注后,应输注冰冻血浆,因为其能够有效的纠正多种凝血因子的不足,具体应该按照患者的情况选择输注量,值得注意的时,24-72h内血浆的输注量不可以超过红细胞的实际输注量。 ☆冷沉淀的输注方法 如果在纤维蛋白含量低于1g/L时,则应进行冷沉淀输注,具体剂量按照患者的實际情况设定,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 总而言之,在临床中输注血浆类血液制品时,必须要重点关注其具体适应症,通过科学、合理的输注方式完成输注,从而确保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