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牵着“蜗牛”散步 |
范文 | 欧阳海云 一、案例分析 笔者班有一个“名人”,刚接手这个班,前任班主任就向笔者介绍了早闻其名,却未识其人的小杰。 小杰在二年级时转学过来,新开学放学时,由于没见着妈妈,自己就离开校园回家了。人生地不熟,他找不到回家的路。家长和教师找了几个小时,才在一位好心的路人的帮助下找到他。之所以小杰最终能回家,还是因为那一位好心人见到天黑了,小杰还在马路上走,忍不住上前询问,从小杰的书本查找联系方式才找到家长。听着这详情,让笔者觉得不可思议。二年级的学生,说小吧,他又敢在没有任何大人的情况下自己离开相对熟悉的校园。说胆子大吧,又在迷路了这么久后没想过求助他人,或者说找不到相应的办法来解决当前的困境,而是选择一直走,远离校园的周围圈。这是没有交际能力?连找大人帮助的胆量都没有,还是真的连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 第一次走进教室,笔者忍不住先在座位表上搜寻小杰的名字,可眼睛对应上的是一位白白净净、较为瘦弱的小男孩,看着样子有点腼腆,又显乖巧。这怎样看都不像是一个“问题学生”。 在后来的接触中,笔者发现小杰在班级没有朋友,下课自己玩,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写字也非常慢。每天的作业登记总是在放学之后才慢慢地抄写,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作业却从来都不能按时完成,每次的测试也总是空白一片,作文基本不写。面对这些状况,笔者尝试了很多的办法,如,生字词的过关,放学后让他在笔者身边一个个地听,但第二天总还是不会;作文列小提纲,一句一句地教,但一节课总也写不了一段话;联系家长,家长也表示无能为力,后来连电话也不接了…… 这样紧迫盯人的方式并没有使小杰转变过来,反而让他更加地沉默,在班里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二、班主任工作策略 直到那天,笔者一进入教室,小权大声说:“老师,您知道吗?小杰数学100分。”全班学生纷纷附和,都觉得是一件非常不可置信的事情。笔者知道小杰的数学成绩是比语文好一点,但没想到优秀到这个程度。笔者往小杰的方向望去,只见他眉眼的笑是收都收不住的。这笑容,笔者还是第一次在他脸上见到,那么甜、那么灿烂。笔者摸摸他的头说:“要加油,继续努力!”没想到他马上脆生生地应答:“好的呀!”那一脸的不计过往,好像笔者平时的训斥从來没有发生过一样,让笔者不禁陷入反思。这孩子,本身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记忆能力也与普通学生有差距。笔者还用普通学生的标准去要求他,他只会越来越低到尘埃里去,这不就像那一只被牵着去散步的“蜗牛”吗? 于是,笔者放缓了脚步,不再盯着他的作业,而是表扬他的字写得好看。笔者每天让他听写五个生字,不断让他尝到踮起脚就能触碰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笔者发现他的作业每天都能准时上交。虽不能全部做完,但会做的题目,他总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笔者发现他的同桌不怎么理睬他。于是,找了班级里一个成绩优秀,个性也是比较文静的男孩与他同桌,两个学生性格相近。果然,大食会上,笔者刚把切好的哈密瓜放上去,他就拿起一块,先给了同桌。看着两人的相处,笔者想,总有些东西是比成绩更重要。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多一分尊重,那么,教育的成效也必然有绽放的一刻。 三、教育反思 小杰的转变过程使笔者的思想再次受到冲击,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教师,更应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爱。教育是让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一味打造高分的产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引导集体看到其优点,这样学生才能获取成长的信心。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改正错误也会出现反复,教师要有同理心和耐心,明白学生会犯错是必然的,要给予耐心帮助其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也会努力学习班主任工作策略,扎实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