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概念学习策略探讨 |
范文 | 赵恬![]() 在化学学科中,化学概念贯穿化学知识网络,反映化学本质,是知识体系的奠基石。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干扰。如何排除这些不利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方面。 笔者归纳总结了化学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加深概念的表述层次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感觉化学概念很好理解,考试的难度也很低,很容易获得高分,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也就相对较高。但是一到高一阶段,很多学生突然不适应,甚至反应上课听不懂。这是因为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化学概念经常使用具体性语言描述,而且很多教师的授课目的很明确,考什么教什么。而高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衔接阶段,很多是定义性表述,所以较难理解。 初中教学中,化学概念反应的化学信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口语化特征加强学习者的领悟能力。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原子个数构成的化学表达,叫做化学式。比如,初三学生都知道CO2可以表达多种化学概念,不仅能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还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学生还知道除CO2之外,H2、N2、O2、HCl、Fe3O4等化学符号都是化学式,也分别表示了氢气、氮气、氧气、氯化氢、四氧化三铁的化学组成。在高中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到像CO2这样的物质属于分子组成的,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而NaCl这类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化学式,却不能表达分子,因为NaCl在化学类别上属于离子晶体,只能表达在离子晶体中Na+和Cl-的个数比为1∶1。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体系的丰富也有助于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 口语化的表达具有一定缺陷,定义性的表述则更为精炼,能更好的反映概念的内涵。这也就造成了其具有逻辑性和概括性,形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如在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这样定义化学键:“人们把这种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统 称为化学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从NaCl和HCl的形成出发,从典型例子延伸到其他物质。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由浅入深。化学概念的获得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掌握的概念要求也有所不同。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基本概念为例(见表1),初中阶段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界定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可以分开进行的;在高中必修1的知识中,以钠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为例,从反应本质讨论得知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对立统一,不可分开。在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时,可通过同一元素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得知。 二、区别不同类型的概念 化学概念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为不同类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若采取单一相同的认知思维方式,效果会事倍功半。这就需要学习者首先归类化学概念,掌握认知过程的规律,提升知识水平。化学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宏观范畴 比如在学习“NaCl”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先观察食盐,通过感性认识物质的状态,比如颜色、水溶性等,即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具有的宏观现象,去认识和了解物质组成。 2.形象思维范畴 比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均属于该范畴概念,通过自然现象和课堂演示加深基础认识。在“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影响下,抽象概括出化学反应的实质。例如Na和水的反应,学生已知“浮、熔、游、响、红”这五个关键字,在之后乙醇的学习中通过类比知道乙醇中存在羟基“-OH”,同样可以与钠发生反应。只不过由于活泼性存在差异,实验现象也有所不同。 3.微观范畴 比如人教版选修3中的物质结构概念,是学习者建立在先前获知的物质组成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形成的更深层次的化学概念。比如离子晶体的学习过程中,晶胞的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更加注重宏观到微观现象的螺旋性上升抽象认知过程。 三、复习整理建构知识体系,注重运用对比 初学者初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后,脑子里面只有模糊的轮廓,需要加强复习巩固。此时可以利用手头资料中的网络图,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特点绘制。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者梳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果能很快且正确地绘制化学概念的网络图,就反映出学习者对这一概念的充分理解能力。 另外,初学者也容易混淆概念,类比的方法是再认识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原电池是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基础上构造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这一化学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为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电池的正极,电子在外电路从负极流出。而电解池是在外接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的装置,这一反应原先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发生氧化反应的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电瓶车里的铅蓄电池的理解,加强对概念的应用能力,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这比记硬背化学概念有效的多。 四、加强基础训练,突破难点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训练,化学概念的学习也不例外。当然题海战术是最不科学的,也是最忌讳的,这势必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总体上来说,适当选择一些概念习题可以让学习者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学习者如果能独立运用概念知识去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才能判断其已经真正掌握与理解了化学概念。训练的强度、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收稿日期:2015-01-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