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活力无限好,情趣盎然留” |
范文 | 袁常青 美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火花的。”美术教育就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拥有快乐的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通常都非常重视环境的布置,在美术教室里摆满了学生创作的艺术品。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时时迸发出想象和灵感。在教室里设计一个作品展区,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那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学习环境需要教师根据课业内容进行设计,比如为了让学生领略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教师可以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示范表演;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传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美术馆、文化馆去参观;为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让他们进行创作。参加一次环境保护宣传画的画展;为了学生更好地查阅美术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图书馆。有了如此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不“乐学”吗? 二、运用快乐的教学方法 1.“放”。对于学生,四平八稳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放的开,情绪饱满,语言丰富,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1)以游戏形式创设情境。游戏是创造的源泉,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却像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游戏是一种探索,孩子观察到了许多有趣的事。体验了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情感关系,在创作中将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 (2)创设形象的故事展示情境。故事是学生最爱听的,也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的。例如在兴趣小组活动彩塑《青蛙》一课中,我有意识地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使学生的思维越拓越宽,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学生进入情境后,情趣大增,表现欲高涨,做出的青蛙生动有趣,神情兼备,同时增强了对青蛙的感情,也起到了环保教育的作用。教师巧用故事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3)以动听的音乐渲染情境。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入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在欣赏教学中加入音乐的渲染,能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中国画,用悠扬的民族乐曲渲染其素淡的韵味;西方绘画,播放奔放的旋律使学生产生热烈、激情的震撼;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则以清新欢快的儿童歌曲作为情境烘托,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变”。首先,“变”教学观念。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其次,“变”教学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暂,教师只有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他们的想象,启迪他们的创作灵感。再次,变作业方式。以往,学生的美术作业都是独立完成的,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让学生共同合作。这种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把快乐融入到感受大自然中 儿童从涂鸦期开始,就喜欢表现红红的太阳、飘动的云彩、巍峨的高山等这些大自然中的东西,表现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春天到了,我们可以带着小朋友去踏青,去感受“蔚蓝的天,嫩绿的草,低飞的燕子和河岸的垂柳”;暑假到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同背起行囊去爬高山、看大海;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我们可以领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采集那些形状各异的叶子,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只有全身心地溶入大自然,才会有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创作才思,才会乐于画画,乐于创作。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加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编辑 聂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