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规避妇产科护理纠纷问题 |
范文 | 罗小琼 【中图分类号】 R365 ?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190-01 近年来,医疗纠纷和护理纠纷等问题屡见不鲜,俨然成为了医院的一种常态化现象。对于妇产科而言,其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无法从根本上规避纠纷问题,尤其是护理纠纷现象最为常见。在个别情况之下,情绪激动的患者及其家属会对护理人员采取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及妇产科的秩序稳定。为了达到规避妇产科护理纠纷的目的,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从客观角度去看待护理纠纷事件,了解护理纠纷的引发原因,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1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临床当中可以发现,很多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达到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需求,尤其在服务意识方面,更是一种普遍性的问题。多数护理人员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性质,缺乏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没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来到医院工作的年轻人,不仅工作能力不足,工作经验欠缺,且在面对护理纠纷时容易情绪激动,甚至采取错误的方式面对护理纠纷。为了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目的,妇产科需要重视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采取一對一的培训方式,由老护士带领新护士不断熟悉工作,了解工作的本质。在培训的过程中,老护士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医院所发生的典型案例,让新护士了解到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工作对于患者的作用价值。只有当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始终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思考不同的护理方式会给患者带来何种的护理体验,才能够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焕然一新,才能体现出服务意识的精髓。同时,科室自身需要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体系,定期评选患者心目中的最佳“白衣天使”,并给予其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向奖励。在奖励体系的推动之下,护理人员会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处处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考虑,站在患者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只有当护理人员了解到了患者自身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才能够帮助患者疏导心理问题,规避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从某种角度来看,护理工作可以视为一种有着明确专业性要求的服务类工作,护理人员自身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护理质量可以达到预期的高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护理人员不仅要依靠自身的毅力和坚持,更需要医院方面和科室方面的大力支持。为达到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目的,妇产科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以传播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为主,且需要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互结合的模式,让护理人员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消化理论知识,让理论知识成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好助手。此外,妇产科还需要重视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可以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践行工作原则,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在拥有充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势必可以获取本质上的提高,而在为患者们提供了高水平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势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 3 重视护患沟通 从以往的护理纠纷事件当中可以发现,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普遍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患者无法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本意,对其产生了本能性质的排斥。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明确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积极的服务态度和平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在孕产妇入院的初期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承担起宣传妇产科的重要责任,且需要做好相关的接待工作,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到妇产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而在孕产妇的住院阶段当中,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关注,定期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家庭状态、心理状况等,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在患者心目当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增加患者对于妇产科的信任感。若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存在心理层面的疾病时,如紧张、焦虑、恐惧等,需要及时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备产阶段当中。实践证明,只有在沟通顺畅,护患关系良好的基础上,护理纠纷案件发生的概率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当患者自身对护理人员产生了足够的信任感之后,会更加主动、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开展,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艰辛。这样一来,即便是在护理人员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下,患者也会给予相应的宽容和理解,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问题。 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 为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妇产科需要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自身着装、用语、仪表仪态的规范化,要严格遵循妇产科的基本规章制度。其次,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要向患者介绍护理工作的形式、内容和目的,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工作。最后,在面对涉及到患者隐私的问题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其相应的尊重,确保一切的隐私交流行为均能够局限在工作层面,并尽量给予患者积极和正面的态度,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患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