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
范文 | 华芳 张宏英 摘 ?要: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讲起,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通过实行现代学徒制来促使教师以提高专业能力为出发点,来培养高职院校具有“双师”性质的教师的必要条件以及实施途径,以期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研究”(项目编号:JZY17049),主持人张宏英。 一、在现代学徒制推动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能力为目标的,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为前提。教师在学校教授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要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施教育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高职院校中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师转变成了手把手教徒弟进行实践操作的“师傅”,学生才能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师的指导下高效的总结实践经验,从而获得初步的工作实用的技能。 (二)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知识能力既包括理论能力也包括实践能力。理论能力的获得可以从书本上得来,但是实践能力的获得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操作才能获得。而现代学徒制度不仅让学生进入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也让教师有机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因此在职业院校中实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核心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本课题通过调查了解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现状做出分析并运用教育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正确认识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开发、组织和实施“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力量的更好发展。 二、在职业院校各个专业中实行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的条件 (一)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现代学徒制是用人单位一带一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去芜存菁的融合,教师的身份具有教师和员工的双重性,需要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培养,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职业院校利用学术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理论的培养,再由用人单位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模式,进行教育实践的培养,充分的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不同优势,使教师既能掌握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也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把理论转化成组织和实施专业教育的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在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优化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现代学徒制度与顶岗实习实质上是把学习的过程融入工作实践中,以实现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只有职业院校改变以往学校教学,用人单位用工这种学与用割裂的教育组织和管理方式,把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相互融合,才能为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 (三)创造“师傅”即是“老师”的教育团队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人才的任务。而职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力,更要具备相应的工作实践能力。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得,而工作实践的能力必須从具体的工作中获得。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但要能够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能在工作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实行现代学徒制新型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应当定位在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根本,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技能为动力的创新培养模式上,构建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平台,并通过学校教育企业用人需求的融合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教育培养模式,让教师既能在企业成为“老师傅”又能在学校成为“好教师”,真正掌握更高的职业技能、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教好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构建新型教学体系 学生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通常都是利用假期或者将要毕业的一段时间去进行实习,才有机会实践,而这种实习的时间通常也比较短。因为没有实践经验,通常企业也不会放心的让实习生独当一面,独自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造成很多学生在新入职以后因为不了解实际工作,造成适应缓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而通过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把“学、教、做”三者融为一体,利用现代学徒制度,让学生在做的时候有师傅指导,在学的时候有机会应用于实践,能够独当一面。 (三)制定互补的教师培养计划,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双师型”教师培养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需要通过一些短期的培训来快速实现具体的培训目标,因此在坚持实施长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机会、搭建平台。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四)培养双向教育团队 考核与评价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步骤,没有考核与评价,我们的培训成果就无法直观的体现出来,教师也会因为缺乏自我评价的标准而逐渐对培训失去热情。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科学合理地认定“双师型”教师资质,是确保“双师型”教师顺利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通过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制度,明确“双师型”现代学徒制度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推行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于丰富现代学徒制度在职业教育的各类学科中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向丽,章颂军.我国职业教育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索[J].职教通讯,2014(34):19-20. [2]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33):9-10. [3]邓向荣.“双元制”与我国现代学徒制差异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29):160-161. 作者简介: 华 ?芳(1977-),女,山东诸城人,副教授,主研方向为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