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对比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范文

    张晓玲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介绍对比法的概念、运用以及对学生的意义,了解对比法给课堂带来的好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实践这种好的方法。

    关键词:对比法;运用与实践;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比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促进的作用。

    一、对比法的概念

    对比法是一种求异的思想,它侧重于从事物相反或相异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对比的论点的本质。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我认为正反对比在道德与法治当中的运用更加广泛,也更能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问题。

    二、对比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对比法之横向比较的运用

    横向比较有助于学生把较难的概念简单化,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比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节“我与社会”,学生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问题时比较困难,教师展示两个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比较来理解问题,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是与世隔绝的吗?为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老师抛出这个案例及问题时,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思考,学生最终得出结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即使一个人是社会化的人,如果他脱离了社会,要想再回到社会生活,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同时通过这个案例,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部分,也为下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在对比法当中,我认为尤以正反对比能够让知识点清晰明了。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节“社会秩序当中”,学生都知道有秩序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但是如果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要达到一种有序化的状态,对于初中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介绍社会秩序时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有序化的社会生活,一组是无序的、混乱的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遵守社会秩序不仅会让自己受益,还会让他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受益。学生就会自觉做到遵守社会秩序,维护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对比法之纵向比较的运用

    纵向比较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节“网络改变世界”,让学生理解“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教师设计了人类通信工具发展的历史,从烽火狼烟到快马加鞭,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无线电话到可视电话。网络的发展,促进了通信工具的更新,使得人们纵使相隔万里,也近在咫尺。通过这种纵向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对比法运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對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对比法能使学生从横向及纵向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从而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也会从对比中发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乐趣。

    (二)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当今社会新型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侧重于方便快捷的知识获取方式,忽略了自我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比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巧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在课堂中学习,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这就需要学生从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对比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方法有许许多多,对比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张芳.浅谈对比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8(32).

    编辑 王彦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