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课后存疑,让语文课堂韵味悠长
范文

    葛蓓蓓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课后存疑的方法,在一篇课文教学结束时,留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阅读和写作,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为课外自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文本的教学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变得韵味悠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后存疑;阅读;思考;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6-0048-02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熏陶学生的情感,让语文教学产生最大效益。那么,如何让文本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呢?我们可以运用课后存疑的方法展开教学。

    一、课后存疑,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课后存疑就是在文本教学结束时,通过课后设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深入地阅读,让学生在更多的文本阅读中多多受益,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通过课后存疑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阅读原文,让学生品味“原汁原味”的文本;二是读同类或相关的文本,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三是读同一作者的文章,让学生对作者和文本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由课内转向了课外,教学将更富有韵味。

    如《盘古开天地》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课文篇幅短小,想象大胆,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但故事的版本较多,内容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对这则神话故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寻找原文来阅读,并且要求他们寻找故事的不同版本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他们不仅充分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还深深体会到了根植于古代劳动人民心中那种纯朴的奉献精神,开阔了阅读视野,深化了对文本的认识。

    通过课后存疑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阅读,一定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是阅读原文以加深理解,可以是阅读相关的文本以拓宽视野,还可以是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但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教师都要从学生、文本和作者的实际出发,因需而导。

    二、课后存疑,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一篇文本,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多元的,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其穷尽。而对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文本教育教学资源挖掘的结束。我们需要通过课后存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精心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对文本展开新角度的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追问、思考的习惯,把课堂教学延伸为课外自学,从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做了一首诗,却得到了妈妈和爸爸截然相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作者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篇课文的主题是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批评,不要因表扬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批评而失去信心,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并没有局限于课堂,而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回忆自己遇到的相关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反思哪里做得好 ,哪里有待改进,今后应该如何做等。”这样就把课堂教学自然地引到了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强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让语文教学更加富有韵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后存疑的方法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要注意问题的价值性与趣味性相统一,既要贴合教育教学目标,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课后存疑,在写作中实现自育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存疑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仿写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渴望买《青年近卫军》一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始终不敢向母亲要钱买书,整天失魂落魄的事。后来,作者终于鼓足勇气向妈妈要钱买书,得到了妈妈的大力支持。虽然这篇课文产生的年代距学生很远,但蕴含于其间的母子情谊却是非常深厚的。在教学中,我秉持着“阅读不限于文本,感动不止于课堂”的原则,采用课后存疑的方法,向学生提出:“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之爱是怎样的呢?动笔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学生通过在头脑中检索,于回忆中品味,在写作中升华的方法,把从课堂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体会到的情感应用于写作中,还原到生活中,极大地挖掘了文本的人文性资源,成功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对学生进行了生动鲜活而又深刻的思想情感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运用课后存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以文本为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这样的课后存疑才更有价值,习作训练也才更有效果。

    四、课后存疑,以文本指导学生生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中的工具性主要指向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属于知识、方法与能力的范畴,而语文的人文性才是它的灵魂。故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文本主题,感受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与情感,还要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把从文本中领悟到的主题与情感应用于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落花生》一课为例,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谈花生的事情,重点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阐明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课文内容通俗易懂,道理讲得“浅入深出”,非常富有哲理。这同我们当下很多年轻人浮躁、追求虚荣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在教学结束时,师生通过交流,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落花生呢?”学生通过深刻反思,以落花生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生活,获得了人格品质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学生做人做事,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显得韵味悠长。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又要打破课堂教学的禁锢,通过课后存疑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自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韵味悠长。

    [ 参 考 文 献 ]

    [1] 于红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疑问引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

    [2] 卢得文.学贵有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Z2).

    (責编 刘宇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