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韵心育
范文

    饶建军?邵静?郑旭清

    〔摘要〕浙江省建德市航头中心小学是农耕文化特色学校。学校依托九陌校园,针对农村学生心理特殊的问题,开发了“乡韵心育”特色课程。 “乡韵心育”的主线在于确立基于乡村资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载体在于搭建富有农村学校特色的团辅或个辅平台与阵地;实施在于农味道具的制作、农耕游戏的设计、乡村生活AB剧的使用,在农活体验、联姻春泥计划等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多元、六年一贯的三级评价体系,以提升农村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农村资源;乡韵心育课程;农村范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8-0065-05

    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遍布各村,特色农业逐渐兴旺。学校不应冷落这些乡土特色,亲近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大自然中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只有如此,广博的农耕文化才能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养分。我们要让特色农业基地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大载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充分彰显学校的教育特色。

    航头中心小学创立于1911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一级站。航头中心小学所处的乡镇是个农业强镇,自2013年始,学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建成了完善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了乡下生活心理AB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陌上阳光”、心理大课间、农耕心理游戏、农耕生活拓展等多个农村心育特色。

    一、缘起

    (一)现状:农村孩子心理问题特点

    用于测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病理学最新进展为理论背景,从积极的角度测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量表由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和生活适应五个维度组成,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在2016年所做测试中,参与下面统计的测验答卷共545份。其中男生281名,女生264名。

    综合表1各分量表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统计结果看,根据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排名,依次为人际關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亲子关系、学习适应。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倾向的学生人数最多,占34.68%。与城市里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农村学生家长有较多进城务工,没有时间关心孩子有直接关系,也与孩子生活环境闭塞以及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式落后有关。

    此外,农村孩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村孩子中比较特殊的一群,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与一般的农村孩子有所区别: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困难,矛盾冲突事件较多。这些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

    (二)优势:乡韵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就讲到: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我校处于农业大镇,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遍布各村。如果能让农耕文化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大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子,对学生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农村特有的心育之路。“乡韵心育”有如下优势:

    1.给了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

    “乡韵心育”克服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课程孤立单一、学习方式单一的弊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纠正,自我改善。通过丰富多彩的乡韵活动:农业基地拓展训练、田间地头农耕游戏、民俗体验活动,在这些让学生倍感亲切、易于接受、心中充满自豪感的心育方式下,学生有了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自由呼吸的机会,既开拓了学习时空,打开了各种感官,又开阔了胸襟,丰厚了生命底蕴。

    2.给了学生劳动教育的机会

    挖番薯、摘棉菜、采桑叶、制标本……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通过参加劳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勤劳、善良、守望相助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务的社会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并不是不会劳动,只不过是家长太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太想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简单地认为孩子去田园体验生活,只是浪费时间,因而让孩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亲近劳动的机会。“人人亲历劳动过程”作为“乡韵心育”的理念之一,聚焦学生劳动素质的最核心成分——勤劳、创新和实践能力。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认识到乡土乡情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那就让孩子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吧!

    3.给了学生寻回传统的机会

    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学生较多,是因为农村的孩子远离农村生活,农村孩子特有的优良传统在逐渐丧失。当农村孩子慢慢地向城市里的孩子靠拢时,却丧失了农村文化的特质:勤劳善良、忠厚朴实、守望相助……乡韵心育把孩子们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乡间地头,引向大自然,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同时也唤醒了学生对农耕文化、乡村传统的珍视与热爱。我们尝试挖掘农耕文化并将其使用在心育课上,学生会豁然开朗,感到由衷的自豪。

    脱离生活的心育是很难完整的。农村的孩子走入田野,才能与大自然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培育农作物时,学会尊重生命,懂得感恩;在农耕体验过程中的小挫折,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变得乐观;在农耕游戏时,懂得与人沟通,学会守望相助。在大自然中,学生更容易打开心扉,与同伴、与老师、与家长无拘无束地交流与互动。

    二、实践

    (一)乡韵心育的核心目标:在自然中释放心理

    引导学生在自然天性与人格发展之间找到合适的路径,全面地认识乡韵心育的辅导功能,开发多元的农耕游戏资源,创编各类乡村生活AB剧,开展各辅导主题的农活体验活动,创建乡韵心育美丽校园,以此重建农村儿童心育课程,让学生的生活中充满农耕文化的氛围,也就是营造一种乡韵、质朴、和谐的教育生态,把乡村一些特有的资源逐渐发展成心育的功能,让学生在亲切、自然、自豪中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伙伴,认识乡邻,认识长辈,认识社会与自然,释放心理,从而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农村娃”。

    (二)乡韵心育的实施:从九陌校园到乡韵心育

    乡韵心育的实施是依托学校九陌校园的建设,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唐代诗人翁洮( 航头人)在《春》中这样写道:漠漠烟花处处通,游人南北思无穷。林间鸟奏笙簧月,野外花含锦绣风。鸑抱云霞朝凤阙,鱼翻波浪化龙宫。此时谁羡神仙客,车马悠扬九陌中。诗中描述了唐代建德市航头一带乡村的青山绿水、秀丽风光以及隐士高人唱和的悠闲。九陌原为田间小路之意,当年是车马悠扬九陌中,现如今,我们的孩子们为什么不能悠扬九陌中呢!农村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遵循的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这四大内涵,学校就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参与不同的农村体验、实践活动。即一季品勤,二季品智,三季品勇,四季品善,体会应时需要勤劳、取宜需要智慧;守则得靠勇气、和谐呼唤善良的教育思想。九陌校园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外的农业实践基地建设;二是校内体验与展示的一廊一馆一农场建设;三是围绕九陌四品的绘画、制作、摄影、写作等反映生活、创意未来的五彩空间建设。九陌校园建设是基于乡土特色的育人方式的变革,是育人制度的革新,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载体。

    依托九陌校园,学校构建了乡韵心育的四大实施策略,主线重点在于确立基于乡村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载体在于搭建富有农村学校特色的团辅或个辅平台与阵地;实施在于农味道具的制作、农耕游戏的设计、乡村生活AB剧的使用,在农活体验、联姻春泥计划等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多元、六年一贯的三级评价体系。

    1.主线:陌上阳光课程

    《陌上阳光》课程注重游戏性与体验性,利用农耕乡土器具、民间故事、心理AB剧等创设辅导情景,增强材料的亲近感与吸引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触发学生心理感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除在学校团辅教室、各班教室授课《陌上阳光》以外,老师们还常带领学生在农耕博物馆、留守儿童剧场、九陌小农场等地开展小团辅等,也常用参观、访问、考察、实践等形式到农业基地实施辅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改变心理状态,提高心理调整能力。《陌上阳光》教材共分低中高三本。每册都以“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然与社会关系”四个板块來安排内容,每单元3课的内容,由于留守儿童较多,而且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更突出,因此每个板块都特别设有一课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容。

    它有如下几个特点为:

    主题鲜明、螺旋推进。主线是通过人际交往培养阳光、自信的农村娃,并贯穿一到六年级。“人际交往”在三个学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得学生在各个发展阶段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农情乡韵、感染力强。每一课都安排了农耕游戏或心理AB剧环节。这些游戏素材吸收力和感染力极强,学生内心肯定会感触不小。

    课刚开始就来个农味十足的“AB剧”,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此课的期待;课中来一个心理AB剧教学重难点不攻自破;课尾借助“AB剧”认清矛盾,懂得合理选择,达到自然升华;课外自主创编“AB剧”,学生不知不觉中主动学习了心理调节的方法,这样的体验学生印象更深刻。

    除了用农村生活心理AB剧以外,还经常通过亲切、充满温情的农耕心理游戏,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农村小学生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帮助解决集体建设中面对的如环境适应、成功激励、合作竞争、感恩责任、创新拓展等难题。

    陌上阳光课程注重游戏性与体验性,利用农耕乡土器具、民间故事、农耕游戏等创设辅导情景,增强材料的亲近感与吸引力。通过农味游戏、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触发学生心理感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除在学校团辅教室、各班教室授课《陌上阳光》以外,还常在农博馆、留守剧场、种植园等地开展小团辅、拓展训练等,也常用参观、访问、考察、实践等形式实施辅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改变心理状态,提高心理调整能力。

    2.载体:乡韵心育阵地

    (1)一馆一廊一农场

    学校农耕博物馆占地近400平方米,藏品千余件。场馆分三部分布置,分别是“围垦岁月”“农具变迁”“创意农业”。心理小团辅活动,可以在四季微缩景观区让学生了解几十年前发生在农田里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可以在农俗体验区带领孩子们齐心协力织一只巨型草鞋,磨一次豆腐,打一次麻糍,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懂得集体的力量无穷;可以让孩子在陈列区使劲地甩风车、踩稻机、刨木花等方式,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在农耕博物馆里,让农耕文化与心育完美地结合。

    “阳光廊”两边是孩子们自己亲手种的花,书格中摆着他们最喜爱的书,长廊展示木片上挂着他们最喜欢的心灵寄语,在每一格农耕器具展示架上都摆满了学生心理辅导的点点滴滴,长廊外围还挂满了他们创作的心灵手抄报……在这个空旷、安静的树林里,孩子们会忘我地与书籍对话,与花草倾诉,尽情地放飞梦想。

    “九陌小农场”按年级分成六个区块,由学生设计,分别给自己所耕耘的种植园取上“萌芽园”“憧憬园”“生机园”“随心园”等富有创意的名字。按照季节种上冬瓜、南瓜、白菜、萝卜、扁豆、丝瓜、菜花等十余种农作物,在每周二下午进行集中辅导,其余时间由学生自主栽培各种果蔬、花草的种子和幼苗,自主管理,浇水施肥全由学生打理。 学生亲自参与到每个劳动环节,在种植、呵护、管理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共同体验耕耘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体悟生命的不易与价值,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五墙五吧五基地

    五墙:微笑墙、阳光墙、心情墙、涂鸦墙、感恩墙。“微笑墙”:全校征集最美微笑,以充满阳光的笑容感染学生心灵,传递快乐,让孩子们悦纳自我,让孩子们知道爱笑的人是美丽的,快乐可以感染别人;“阳光墙”:包括我阳光,我快乐,我展示三大宣传板块,传递正能量,学会心理小知识;“心情墙”:位于每个教室的专栏,内设有两种模式,学生每天心情好不好,通过两种模式可以区分,一目了然。“涂鸦墙”:冷色调,顶上蓝天白云,墙边设放松椅,宣泄设施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涂涂画画,静心诉说,也可以听音乐放松,打一打宣泄球。“感恩墙”:在这里,可以对你的家人、师长和朋友说点什么,记下你许的愿望,刻下你感谢的话语,留下你幸福的瞬间。

    “五吧”指的是心育各功能室:阳光吧、轻松吧、快乐吧、玩沙吧、幸福吧。

    五基地:作为学生在室外的心理健康拓展训练的九陌园,则将辅导“搬”到了田间地头。它们分别是:绿博果蔬园、黄岭毅行线、灵栖洞天、十里桃花林、草莓乐园。

    (3)原汁原味的心育器具

    学生从小在农村长大,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农具与农产品,而且农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他们对传统农具有着足够的了解。用它们做成心理健康辅导器具,一是方便取材,树枝、小棒等都能使用;二是心育辅导器具制作选材成本很低,可以全班性的实施;三是自制土味心育器具,还能弥补经费的不足。 乡韵心育器具分为:果蔬类辅导器具、农具类辅导器具、生活类辅导器具、自制类辅导器具。

    3.实施:乡韵心育活动

    (1)农味大课间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成了学校小朋友们期待的一个时刻。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尝试把“心理游戏”, 如“拉网捕鱼”“大树与松鼠”“捆绑过关”“猜猜我是谁”……引入大课间活动。第一节课铃声一响,操场舞台上都会有爱心姐姐和小朋友們做有趣的农耕心理游戏。然后全校师生学着做。孩子们在游戏互动中体验快乐,沐浴幸福。

    (2)乡下情景剧

    每周四中午,学校还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小团体辅导活动,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留守儿童在俱乐部小舞台上进行乡村情景剧的表演,帮助他们收获感悟,获得成长。

    (3)24节气体验

    以挖掘24节气心理教育资源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大胆创新,赋予传统24节气新的内容。在传统节气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和特点,使传统节气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教育效果。学校结合传统节气特点,开展了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传统节气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和各自的特色,开展了祭祖先懂感恩、包粽子学不屈、赏明月会沟通、打麻糍聚合力、磨豆腐会合作等农活心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4)农活拓心育

    在每年暑期7月中旬,学校都会开展杭州市文创项目“航川的希冀”大型农村体验活动。利用孩子们对乡土的熟知,劳动能力强的特点,当好休闲导游,当好农活指导,当好东道主。

    (5)牵手“春泥学堂”

    “春泥学堂”是各行政村响应政府提出的针对农村妇女儿童的“春泥计划”工程开辟的阵地。学校联姻“春泥计划”,在春泥课堂上、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感受集体温暖。

    4.评价:乡韵心育三级评价

    评价中坚持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在“乡韵心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行为、活动态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建立多元、六年一贯的三级评价体系。

    第一级常规评价:人人关注积攒笑脸卡。每学期下来,谁的微笑积攒得多,谁就可以获得微笑之星,并把他的笑脸展示在微笑墙上。

    第二级成果评价:年年评出向阳花。根据活动成果,用数量不等的“向阳花瓣”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一学年中累积到一定数量,如果能拼成一朵花(平时积攒的10张微笑卡可以换一片花瓣),就是获得“向阳花”,展示在阳光廊中。

    第三级六年终结评价:届届表彰航少年。6年获得6朵向阳花,将自动获得“航少年”称号,由学校举行仪式,隆重表彰。

    三、乡韵心育成效

    (一)学生阳光上进,人际关系明显改善

    调查显示:开展乡韵心育后,学生非常喜欢农耕文化浓厚的九陌校园。学生在学校感到幸福、快乐接近91%。对自我的认知正确、与老师学生关系融洽的学生有89%,感觉学习自信心增强、压力减轻的学生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学生抗挫折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大为改善,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团结合作意识增强、人格更趋健全。2018年5月对3~6年级540名学生再次用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检测后发现,与2016年检测结果相比,学生在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检出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比2016年竟下降了近28个点,变化值为27.9。

    (二)学生热爱劳动,自信乐观爱分享

    劳动需要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劳动的香气。乡韵心育让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又一次劳动的艰辛,展示了孩子们在劳动中的风采,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劳动乐趣。在田园里,他们更乐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动脑获取新知识,开拓视野,在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各方面能力与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劳动让许多原先不怎么爱学习的孩子变得勤劳、自信起来,整个校园有着浓郁的“勤为本、善为先”的氛围。航小的孩子们都能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感悟劳动的快乐和与人分享的幸福。

    近两年来,学校在各类竞赛和六年级升学考试中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无论学科测试还是艺术类检测,均进入市考核A等,并且排名靠前,这在前些年是无法想象的。

    (三)树立了乡韵心育品牌,心育特色辐射周边

    随着“乡韵心育”课程不断深入,举行的杭州市级活动越来越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辐射整个建德市,而且已经传至省外,吸引了众多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据统计,近两年就有80余所学校来分享“乡韵心育”成果。各大媒体也相继报道了乡韵心育活动。

    学校近两年先后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一级站,“陌上花开”获杭州市十大德育案例,“农耕德育”推荐教育部优秀案例;“陌上系列课程”五本获杭州市精品课程,一本获浙江省精品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成果1篇杭州市一等奖,5篇获杭州市二等奖,“九陌四品”入选《杭州市14个育人精品项目》一书,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等。

    “乡韵心育”关注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教师学生拥有独立和清明的人格,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与自然。今后,乡韵心育等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再度创新心育模式,实现家校心育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心育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航头中心小学,建德,311612)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