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范文 | 张平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中要求,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各领域。为进一步深化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园教师挖掘了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开发园本课程“家乡课程资源”,对幼儿身边熟悉的开封传统文学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艺术文化、意象文化等进行整合,将其纳入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我园教师以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整合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十二项资源,寓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于幼儿园一日活动、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中,初步建构利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四步法策略。 一、核心概念 地区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开封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习惯;相对来说,小班幼儿更侧重于生活习惯培养,中班幼儿更侧重于行为习惯培养,大班幼儿更侧重于学习习惯培养。 二、提升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为了提升自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幼儿发展之间建立链接的能力,我们鼓励教师积极阅读相关经典文化书籍,欣赏和体验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豫剧等优秀传统艺术,提升审美能力,开展有关传统节日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游戏、经典美食和宋服饰文化的探究展示活动,近距离接触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园教师搜集整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师学习资料》,开展了学习和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园本教研,通过与家长、社区共育,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地区文化资源探索交流活动,在参观、体验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三、探索、整合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 我园教师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带领幼儿实地参观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倾听了木版年画传人任鹤林老师讲述的有关木版年画的故事,欣赏了木版年画的色彩、形状和结构美,体验了木版年画制作流程中的拓印过程,引发了幼儿对木版年画的探索兴趣。 教师以体验活动为主,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让各年龄段幼儿有梯度地感受和欣赏木版年画的美。例如:小班幼儿欣赏木版年画故事,初步了解宋代古老的历史;中班幼儿通过体验拓印木版年画轮廓,用水彩笔进行涂色,感知木版年画的色彩搭配特点;大班幼儿在起初稿、初步制版的基础上,尝试为爸爸妈妈设计属于他们的木版年画形象。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并创造木版年画,将自己制成的木版年画以环境创设、年画展等形式展示出来。 (二)“汴粱灯笼张”文化 “汴梁灯笼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居开封,前后历经七代相传,有200余年历史。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汴梁灯笼张”博物馆,探寻“灯笼张”的发展历史及灯笼的制作过程。教师还组织各年龄段幼儿及其家长开展了“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子制作汴梁灯笼”活动。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探讨选材、颜色、开窗、打孔等,探索运用六种颜色、四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灯笼,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培养了幼儿专注参与制作、面对失误不放弃等良好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清明上河图》文化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汴河两岸的风光,其人物众多,场景复杂,既有对市井生活的刻画,又有对郊野场景的描绘.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唤起了幼儿对古人生活的好奇,特别适宜幼儿欣赏。教师借助开封市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展馆,带领幼儿学习探索文化资源,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色彩、构图、人物、建筑和风景,交流自身感受,初步尝试表现和创作幼儿版《清明上河图》作品。春天来临,教师组织幼儿及其家长进行了“清园足尖旅游”活动,师幼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欣赏美丽的春景和独特的古代建筑,感知并实践文明出行的相关环保、旅游、礼仪知识。 (四)汴绣文化 汴绣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也是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园教师通过探索汴绣,带领幼儿参观汴绣展馆,学习有关汴绣知识的制作方法,欣赏汴绣的绣工、针法、图案、格调、色彩,交流自身感受,初步尝试表现和创作幼儿版“汴绣”作品。 (五)饮食文化 开封是中国十大菜系中豫菜的发祥地,有水煎包子、桶子鸡、套四宝等佳肴,以及著名的餐饮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楼、又一新、稻香居、黄家老店、马豫兴等。教师带领幼儿品尝本地特色风味食品,感受古城汴梁特有的饮食文化,参观清明上河城小吃一条街,听历史故事,学习烹饪方法,品尝美食,交流感受。同时,教师还在班级美工区提供了相关材料,支持幼儿模仿创作美食作品,用画笔记录制作美食的过程;在生活区,教师带领幼儿尝试模仿美食街,再现生活中的场景;等等。 (六)菊花文化 1983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确定每年金秋十月举办“菊花花会”。菊花凌霜盛开,人们赋予它高洁的情操。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菊花,品菊花茶,吃菊花饺子,尝菊花糕,尝试用轻黏土、折纸等制作菊花,用各种绘画方法创作表现菊花独特的美。 (七)豫劇文化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最早诞生地是古都开封。豫剧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适合幼儿传唱和继承。如何将豫剧蕴合的文化精髓融入幼儿教育中呢?我园教师来到开封豫剧团进行了实地参观,邀请家长中的豫剧演员来园为幼儿进行表演,引领幼儿欣赏豫剧戏曲服饰,支持幼儿尝试扮演豫剧中的角色。师幼在欣赏、体验、表现豫剧经典剧目的过程中,通过看、说、演等,体验并表现角色的特有情感,激发幼儿尝试演唱豫剧的兴趣,为开展优秀传统艺术活动积累初步的经验。 (八)宋代服饰文化 北宋时期的汴京,经济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宋代服饰极具代表意义。为了引领幼儿感受和欣赏开封宋代服饰,教师在班级为幼儿提供了宋代服饰文化素材,带领幼儿观看了“龙庭”“开封府”节目,近距离感受宋代服饰的魅力。此外,我园教师还让幼儿分阶段欣赏了宋代服饰三大类别的魅力,开展了“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宋代宫廷服饰秀”活动。 (九)舞狮文化 舞狮是中国民间用于欢庆的一种艺术形式,每逢节日或庆典,人们都会通过舞狮来助兴。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每头狮子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教师把舞狮文化引入幼儿园活动,引领幼儿了解、欣赏舞狮文化,亲身体验舞狮子的乐趣,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富与独特,让幼儿在初步掌握舞狮基本方法、发展平衡与协调能力中,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十)传统民间游戏文化 传统游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探索把优秀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运用到幼儿操、户外体育活动和自主性区域活动中。例如:将“剪刀石头布”“炒豆豆”等传统游戏改编成户外游戏活动;将“刺绣”“做风筝”“捏泥人”等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简化,开设相关区域活动,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愉快游戏。 (十一)传统节日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每月设置一个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整合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引导幼儿体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例如:春节给幼儿讲除夕和“年”的故事,参与全家欢聚、吃团圆饭、貼春联、拜访亲戚等系列活动,亲子制作饺子、枣馍等食品。 (十二)环境创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教育教学、园本课程建设、园本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各项开封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环境创设中,支持幼儿多视角接触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设计制作节日主题、豫剧脸谱、汴梁特产等主题墙环创。 四、细化两个目标 我园教师根据上述开封优秀传统文化,制订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方案——《开封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方案>。方案中共设置了五项内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优秀传统文化解读、活动过程、家园配合。其中,活动目标又分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两个目标,以幼儿发展提出目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 五、探索四步法培养策略 我园教师根据本年龄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每学期或每月制订一个幼儿启蒙教育重点内容,在体验式活动之后,连续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第一步:分析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目标。第二步:分解幼儿行为习惯目标为可操作的具体行为。第三步:支持幼儿行为习惯在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发生和持续。第四步: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