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转化学生自卑心理的策略探究 |
范文 | 吴秋滢 摘要:内心自卑的学生就像生活在黑暗中,他们习惯把自己隐藏起来,否定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极少主动跟他人进行社交,害怕这个世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法、家庭教育指导、利用班级力量协助其感受一缕阳光。那一缕阳光将会照亮他们身处的黑暗,使其发现自身的优点,收获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自卑心理;绘本故事法;转化策略 一、案例基本情况 姗姗(化名),女,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家排行老二,家里还有一个比她大一岁的姐姐和小两岁的弟弟。父母是个体户,工作不稳定。在姗姗出生3个月后,父母就把她留在农村,暂由年迈的奶奶独自抚养。期间偶尔会通过电话联系,一年才回两三次老家看望她。等弟弟出生后,父母更加顾不上她。在奶奶抚养期间,姗姗都只跟奶奶待在一起,极少跟其他人来往,而且仅接受了一年的学前教育。等到准备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 另外,姗姗在班级里面个子不高,但是每次排队都喜欢站到队伍的最后面。在课堂上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时,她通常都是低着头小声说:“我不会的。”教师请她帮忙派发练习本等,她都会摇着头否定自己说:“老师,我不行的。”她的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课后从来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总是安静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教師询问她为什么不与其他同学交流,她肯定地说:“他们都很聪明,不愿意和我玩的。” 二、问题概述 自卑心理:过于否定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某些事情,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三、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在奶奶抚养期间,奶奶平时只负责姗姗的生活起居,无法顾及其他方面。由于奶奶不善言辞,而且姗姗很少有机会和他人交流,导致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其父母偶尔才联系她一次,一年见两三次面,使她缺乏安全感。即使接到身边也只是关心她的成绩,经常将成绩优异的姐姐与她做对比,辅导作业的时候会经常打击她。最常说的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看你姐姐多聪明。”“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学得好呢。”如果经过多次辅导姗姗仍然不理解知识点,父母便会不耐烦,直接放弃指导,姗姗从未在父母身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由于从小不在一起,姐姐和弟弟跟她的感情也不太好,经常去玩的时候不带上她,或者一起玩的时候故意欺负她。这些都是她产生自卑心理最主要的因素。 (二)不合理的认知以及心理暗示 由于个子不高、肤色黝黑,姗姗认为其他女生都比自己漂亮;只有成绩优异的人才是优秀的人;小事在她眼中都是大事,她一定会不成功等;一次又一次自我认为的“失败经历”也暗示着自己不如他人。 (三)环境因素 性格文静的姗姗是今年才转学到这所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广州的生活。另外,由于她只接受了一年的幼儿教育,所学到的知识都比别人少,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相比班上其他学生接受了3年的幼儿教育,在学习上,她的接受能力明显比其他人弱,每次测试的成绩都是班上倒数。另一方面,上小学后,其他学生都有很多幼儿园的好朋友在同一所学校,他们常常会聚在一起玩。但是姗姗连一个熟悉的朋友都没有。外界对她的疏离以及过低的评价和自身深深的无力感让她一直待在自卑的世界里。 四、辅导策略 (一)恰当之行:绘本故事法,增强自信,提高社交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从绘本故事去领悟是最恰当的。它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利用色彩丰富的图画阐述小道理。基于姗姗的自卑心理以及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的性格,心理教师为其精心挑选了一些能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或者提高社交能力的绘本:《我就是喜欢我》《我不知道我是谁》《怪兽的宝物》《热带鱼泰瑞》《霍克斯的眼镜》《没有做不到的事》《犯错也没关系》《我要更自信》《不吃肉的霸王龙》《小狼孩史蒂夫》《我有友情要出租》等。刚干预时,教师会陪在她身边一起阅读,阅读完教师会询问她的感受以及想法,几次之后,姗姗慢慢主动跟教师分享绘本的内容和她的收获。 (二)必要之行:家庭教育指导,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彼此 姗姗的自卑心理最主要是家庭因素导致的,所以家庭教育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教师每两周跟家长进行电访,第一次是取得家长信任,并且初步与家长探讨姗姗的自卑心理问题。第二次是对家长无法平衡一切事情产生的懊悔、内疚的情绪表示理解,另外了解姗姗的家庭关系、成长经历以及探讨家庭成员的互动。第三次的重点是针对家庭成员互动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进行恰当的指导:用言语关爱孩子,尽量增加和谐的亲子时光,多陪伴、多鼓励,不以性别和成绩来区别对待姐弟三人,另外发挥姐弟的作用,常进行规则性游戏等。之后几次的电访都是沟通家庭采取的措施以及姗姗的变化,根据近期表现再进行跟踪指导。 (三)协助之行:调动班级力量,发挥班级集体的作用 1.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目标一致 针对姗姗的问题,各科教师认真商讨,最终达成一致的目标:因材施教,个别关注。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教师都时刻重点关注她。在课堂上,教师会表扬姗姗好的行为:写字漂亮、坐姿端正等;课后,教师会对其进行耐心的辅导,协助其一步一步去理解知识点,并且对她的努力表示肯定;平时,教师也会抓住机会锻炼她的社交能力,表达对她的欣赏,不断激励她,增强她的自信心。平时跟姗姗家长保持联系,也保持家校教育理念一致。 2.举行多种形式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举办了很多活动:春游、运动会、元旦汇演、包油角活动、美食分享会、歌唱比赛、朗诵达人等,提供机会让姗姗与其他同学相处,提高其社交能力。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有效干预,姗姗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是姗姗家人对她关注的目光更多,对她的语言更多是带有鼓励性的,班级的活动也会积极参与,表示对她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姗姗自身的改变:姗姗从在课堂上不举手、不回答问题到偶尔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能主动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偶尔还会主动邀请别人参加她的游戏;在学习上变得更加主动;在家里面,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在家人引导下能够表达真实的想法,跟父母、姐弟的关系有所好转。最欣慰的是,姗姗跟心理教师表示现在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好厉害,好多事都能做好,在班里还有几个好朋友。 六、反思与建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姗姗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然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很容易忽视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这次姗姗的案例,笔者明白了产生心理问题不分年龄和性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去定义谁存在心理问题,而应该在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同时多留意、观察学生,宁愿多一份留心,不容一丝忽视。面对一年级的学生,在整个干预的过程中,笔者也会经常反思,思考该怎么做才能缓解她的问题。实践出真知,虽然姗姗现在还不能完全走出自卑的世界,但是至少她愿意抬头看看那一缕阳光。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笔者愿所有学生都拥有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郑洁虹.打开心门,拥抱自信人生——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4). [2]申延军.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教育[J].学周刊,2017(27). [3]王仲刚.亦谈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教育策略[J].科技信息,2013(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