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医小儿保健知识 |
范文 | 【摘 ?要】中医保健是现在社会比较关注的重点。依据五行对人体五脏进行调和,达到一种平稳的境界。所谓平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中医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机体调理到理想状态。由于小儿处于一种不断生长发育的状态,机体各功能完善不够彻底,免疫力较低,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较成年人更容易患病,加上抵抗力较弱,发病较急,易于深入扩散,由小病转为大病,直接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小儿保健方式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儿保健;中医;阴阳五行 【中图分类号】R473.72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80-02 目前中医保健仍是预防小儿患病的重要方式。小儿是人类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是形成智力、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初步阶段,也是体内各项功能生长阶段。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力低下,不得不对其进行保健增强免疫力,以预防病菌侵入体内,防止患病。如今,小儿保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中,随着中医体系的不断完善,家属更愿意选择中医保健[1]。 1 中医保健的作用 中医作为我国最传统的医疗保健理论体系,在治疗疑难杂症中起到了强大的治疗效果,而且在养生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对“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进行强调[2]。一方面要求人们饮食要规律、节制,生活习惯要合乎人体的生理机制,对自身心理狀态进行锻炼、自我调节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们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病情继续发展。 2 小儿日常中医保健措施 2.1 0至3岁小儿日常保健 (1)饮食调养:依据婴儿脾胃功能,给予其软、碎、烂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避免偏食,避免饮食过度或营养单一。 (2)生活调摄:婴儿要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不可穿着紧束,影响骨骼发育,妨碍气血流通,同时应注意衣着不可过暖,温度要适宜。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证婴儿有充足睡眠时间。经常带婴儿去户外进行运动,多晒阳光,增强免疫力。 2.2 4至6岁小儿保健 (1)饮食调养: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谷类为主食,同时食用牛奶、大豆、鱼肉、水果、蔬菜等多样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培养其良好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浪费、少吃零食、定时进餐,同时应从小培训独自进餐习惯。 (2)生活调摄: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制定作息计划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3)运动保健:坚持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加强锻炼,适当进行轻松、有趣的游戏,如踢球、打羽毛等,以增强小儿体质。 2.3 中医按摩保健 按摩也是中医保健的一种手段,当患病后,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强生健体,帮助人体抵抗病菌的侵害[3]。 (1)揉脾经:按揉拇指末节螺纹面。指导家属一只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只手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揉100至300次。主要针对小儿腹泻、食物不振、黄疸等。 (2)揉肺经:按揉无名指朱节螺纹面。指导家属一只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只手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揉100至300次。主要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胸闷、发热等常见病症。 (3)揉板门:按揉大鱼际隆平面。指导家属一只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只手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至300次。主要针对小儿积食、呕吐、腹胀、气喘等。 (4)摩腹:指导家属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面附在小孩腹部,有规律的在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移动方式进行腹部摩法,操作时间为3至5分钟。主要针对小儿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腹痛等。 (5)推七节骨:选择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指导家属使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直推100至300次。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主要针对小儿便秘、泄泻、遗尿等。 (6)揉足三里:选择小儿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外膝眼下3寸处。指导家属使用拇指端按揉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外膝眼下3寸处100次至300次。主要针对小儿腹胀、腹泻、下肢痿软无力等。 (7)捏脊:选择小儿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指导家属手心朝上,小指、无名指、中指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半屈,拇指对准食指前半段。找到尾椎下长强穴,使用食指与拇指将小儿皮肤捏提起,食指向前轻推,推动拇指,沿着督脉,自下而上,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两手交替工作,一直从尾椎下长强穴拿捏至脊背上端大椎穴,反复进行六遍拿捏。在第五遍时,找到位于督脉旁的肾俞穴,用食指与拇指将肾俞穴旁皮肤使用较大的力提拉。结束时,用双手按揉小儿腹部肾俞穴处,力道适中,不可太大力。主要针对小儿惊风、夜啼、疳积等。 3 小结 如今,社会稳定发展,人类社会经济也趋于上升趋势,使用中医保健来预防小儿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盛行[4]。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结合了前人的经验与发展,建立了完整医疗体系。小儿中医保健历史源远流长,随着历代医学的总结积累,小儿中医保健逐渐发展。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对小儿进行保健养生,实施独有中医保健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不会有任何疼痛感,对机体基本无损伤,在小儿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晓.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 (31):130-131. [2] 苏银玲.中医保健干预在促进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及体质转变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105-2107. [3] 薛坚,徐丽,丘圣等.中医保健干预对社区婴儿体格发育影响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84-86. [4] 陈翠平,吕莹.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9): 141-143. 作者简介: 杨晓晶(1979-),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儿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