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
范文 | 宋鑫颖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点燃他们的音乐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音乐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357 引言 现在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就意味着竞争是特别激烈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些竞争中托拔而出,对待孩子各方面学习自然也是特别重视。随着国家现在的教育对待学生的全面發展重视,为了能够让学生多方位发展,并且更多发掘学生的才艺和兴趣,在小学的教育模式中也开展了很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音乐课程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而在学生学习音乐这个课时,大合唱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大合唱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团结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掘。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了现在国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一、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自身合唱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难度最大的教学形式是合唱教学。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越过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对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个人对合唱教学的认知水平深刻地影响着合唱的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热情投入到合唱教学中,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极具活力。目前,在不少地区,许多学校的教师合唱意识淡薄,甚至有些音乐教师自身也不理解合唱的基本意义,抑或是有些教师非科班出身,自身的音乐基本功不扎实。 (二)学生对合唱了解不全面 在小学阶段参与合唱团需要学生本身对学习音乐有一定的热情,有较好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但我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合唱的概念模糊不清,不知道合唱是由两个不同声部以上组成的旋律同时歌唱,有时与齐唱混淆,因此,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困难很大。此外,还有些学生基础偏弱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在识谱过程中没有音高的概念,音准不稳定,不清楚高低声部的编排的意义,从而出现不同音名唱同音高的现象,音准“有时跟着往上跑,有时跟着往下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音乐基础及修养的培养,使之有一定的入门基础,才能在合唱课的学习上有所感悟。 二、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合唱兴趣 音乐合唱教学不仅包含了音乐独特的艺术性特征,还有着明显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合唱学习活动,并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合唱兴趣作为基础。不论是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视角出发,教师都需要将培养学生合唱兴趣作为合唱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保证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就要积极运用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合唱,保持合唱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多样化的合唱教学方式 合唱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起步学习的阶段是有难度的,具体体现为音乐难点、重点不易掌握和花费时间长两个方面。为了避免小学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例如,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及时调整教学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产生厌学心理,有更高的学习动机,不畏惧合唱学习。例如,在刚学习二声部歌曲的时候,许多学生无法同时唱准两个声部的音高,针对这个问题,可先采用轮唱、卡农的方法进行演唱,以两个声部相隔一或两个小节开始轮唱同一个旋律。两个声部还可以依次互换顺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即使演唱同一条旋律也会感受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其次,在掌握轮唱的基础上,教师可对二声部旋律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以维持单个长音入手,学生演唱一声部,教师演唱二声部,此时,学生应仔细聆听产生的合唱效果,再进行声部互换。但是这个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合唱歌曲,所以,在学习歌曲前,教师必须有能力、有目的地对歌曲结构、背景等做深入的了解,有必要也要对歌曲进行适当的改编,而不是照搬已有的合唱教学方式方法,抛开音乐教学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实行单一僵化的合唱教学,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音乐教师还要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采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获得成就感,建立合唱学习的学习动机,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合唱学习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合唱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 要想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演唱示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嘴和手分别表示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而且还应该保持这两者的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想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会从容地应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且为学生做好示范。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特征,尤其是在音乐合唱教学中,要在把握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结论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小学教育中加入音乐课堂合唱的教学,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积极性的,并且十分的有意义。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我国现在所提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教育模式相吻合,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兴趣的开拓和对学生更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含露.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 [2]王丽君.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 [3]丁树佳.新课标下提高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