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范文

    刘殿常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科学、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培养有处理地理问题的初步能力、有可持续发展观、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而最近几年来说,大众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迅速流行。本文就对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好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43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通过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使得学生形成终生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此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获得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意在使得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发展,同时有助于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让初中地理学科能够立足于学生发展以及健全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地图素养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素养是核心内容。在初中阶段开展对学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就是加强学生的地图素养。地图素养指的是知识、地图情感以及地图能力等方面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落实对学生的地图素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的达成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增强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帮助学生更为直观深入的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在《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使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地理分析能力进一步的加强。教师为学生出示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引领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城市工业结构及与资源分布的关系,突出特征。教师组织学生依据分布图直观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地图素养。同时,教师可适当地呈现东北三省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资料。要求学生依据东北三省地区资源枯竭问题提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清楚地认识人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正视环境问题。

    二、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指的是学生认知以及把握地理事物之中内在的关系与规律等,客观地将事物的规律全面认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依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将学生合理的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依据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時,也会与小组同学相互的沟通,实现思维上的交流,了解更多的思想。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学会以更多的思维角度思考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利用相应资料与小组同学共同分析,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达成地理思维的形成。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谈一谈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地区存在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并说明出现差异的主要元素等。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相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主动探究等能力的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会在分析与探索过程中有效强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人地协调观

    为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结合,为他们培养出人地协调观。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日常生活中,使其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学生将自身生活体验与教师的授课内容相结合,才能对自然、社会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通过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等。

    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气候知识的教学时,可提前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查询,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发生条件及人类活动对自然气候造成的影响等。学生在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时,不仅能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搜寻的资料进行汇总,然后引导学生针对相关资料发表自身看法,培养其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教师通过课上教学,可让学生了解到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时可将当下环境问题与教材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尝试对现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拓展,从而有效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布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有着极强的实践性质。在地理的核心素养中,需要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绘制地图、制作工具、参与调查等,在自己的亲身参与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锻炼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比如,在《认识地球》这节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乒乓球,自己制作一个地球仪。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质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达成对地球仪相关知识的深入认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充分地开展综合性教学,同时注重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人地理念。作为教师要明白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综合性的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晓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7.

    [2]何薇.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

    [3]刘艳莉.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明日,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