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范文

    马蕴菡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22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内容

    针对不同年级应该安排不同的活动。低年级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都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学中年级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到了中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应当有意发展学生这种自我做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看说写”、“听说写”这两种语文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活动的中心是动手、动嘴、动笔。能够主动去说去写便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的最高境界。高年级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了。让学生走出班级和校园,在交流与访问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这是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1.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习的内容

    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可以使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例如:在上六年级习作《学写倡议书》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搜集关于倡议书的材料,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并将介绍资料摘抄到笔记本上;有的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并将资料打印下来。接着,我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介绍“倡议书”的相关资料,比如“倡议书的历史”、“倡议书的作用”、“倡议书的书写格式”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

    2.修改延伸课本,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在教学了《嫦娥奔月》这一课后,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心中的神话故事》,其活动环节为:趣味引入——片段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在准備过程中,学生读了许多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哪咤闹海》……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神话角色,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讲故事,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据执教老师说,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神话故事,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喜欢,学有收获。另外,在学了《望月》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月》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月”词,造“月”句,诵“月”文,讲“月”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蓝本,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文底蕴,提高思想品位。

    (二)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生活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搜集描画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低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我班开展“话说玉溪”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弘扬创新精神。同时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我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让学生领悟到:我为家乡而骄傲,我应为家乡而努力!我们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综合的生活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剁,丰富心灵体验,让语言重焕生命的光彩,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回到诗意栖居的家园,回到人类的语言赖以存在与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三性统一”

    通过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

    活动要注意“三性统一”:即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要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一)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

    如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会布置学生写一篇《找春天》的作文,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我就设计了《我们爱春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许许多多活动的点子:学生可以走出课本寻找春天,描绘春天,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俗语、诗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经过取舍加工和改造,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家长等导师的组织下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细细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飞多姿多彩的风筝,或到小河里嬉戏活泼可爱的小鱼,或到草地上打几个滚,亲亲那柔嫩的小草……并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欢乐或拍成照片,或摄成录像……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想象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赏春思春,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中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此时此地此景遥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长城内外的美景,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学生就可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情与外景交融在一起,诗情画意油然而升,每个学生的眼前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春景图。当然,孩子们会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或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想象等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这样让学生充满兴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愿意参与的,也正是学生梦寐以求的。

    (二)注意实践性,“行”中探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如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我喜爱的一种植物(或动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草,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一些种植养殖的有关知识。教師则引导学生把种植养殖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叙下来,记叙的形式也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开放性,“活”中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适应了儿童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能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为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实施开放性原则,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写作创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边建松.获得感: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11):75-77.

    [2]王凤芹.基于多元化教学法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J].智力,2020(30):13-14.

    [3]牛倩云.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出彩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20-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