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分析
范文

    梁大飞 叶梅

    

    

    【摘要】目的:对小儿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肺保护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PO2、PCO2等血气指标对比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可加速患者症状缓解,对患儿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小儿;非保护性通气;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17-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因严重肺疾病引起,以喘息、气促、氧合指数下降及咳痰等症状表现为主,因小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该病发病率更高,对小儿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机械通气是主要治疗方法,对患儿血氧情况、呼吸困难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与缓解作用,治疗效果也受到广泛肯定。但传统通气模式应用中,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儿预后。基于此,本次对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4例,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9岁,平均(6.1±1.5)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3例,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岁,平均(6.2±1.2)岁。所有患儿均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无严重语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病例资料齐全;排除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并发气胸、肺结核、肺外伤及感染者,不配合此次研究者等。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呼吸机(德国史蒂芬Sophie)治疗,机械通气模式为SIMV模式,潮气量维持在10~12ml/kg,为维持正常动脉血气及足够的动脉氧合,以最小呼气末正压保持。对患儿胸片、血气指标每天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呼吸机参数适当调整。待呼吸机参数调节1~2h后,对患者血气指标再次进行检查分析。观察组再次基礎上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呼气末正压进行调节,采用4~6ml/kg小潮气量策略,呼吸比为1:1.5~2.0,PEEP调节至18cmH2O,呼吸频率18~20次/min。期间对患儿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密切进行监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对两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血气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在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O2、PCO2等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因肺外或肺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等。目前,诸多研究认为,炎性因子引起的肺损伤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严重过激炎性反应发生后,大量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被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处,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细胞膜结构造成破坏,进而使细胞内水肿及死亡发生,同时,中性粒细胞加速分泌蛋白分解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扩张,肺组织液转运出现异常[2]。所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对机体炎症反应进行控制使关键,同时保证供氧,对患儿临床症状可有效缓解。

    临床中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通气治疗是主要方法,对患者血氧情况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有缓解作用。但以往在通气治疗中,通气模式对潮气量、吸气峰压要求比较高,患儿的通气、换气功能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且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3]。基于此,当前诸多研究针对开放肺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以往大量潮气量的使用,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或反复萎陷,导致肺泡损伤发生[4]。同时,潮气量过大,可导致诸多炎症因子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率升高,极易导致患儿病情加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在传统通气原理基础上,对患儿呼吸末正压、呼气峰压、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及呼吸频率等参数进行优化,对患儿通气质量进行改善[5]。且小潮气量通气,对气道阻力、通气压力均有降低作用,避免机械通气引起的刺激作用加强,使肺泡过度扩张降低,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患儿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有利于患儿症状尽早缓解,促使患者加速康复;治疗后,观察组PO2、PCO2等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儿血气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应用,对患者血气水平改善明显,对患儿症状缓解明显,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琳,吴晓庆,李江城,等.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06):200-202.

    [2] 牛红艳,萨初然贵.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5):60-62.

    [3] 徐莉,侯立功,王江涛,等.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01):98-101.

    [4] 黄莉,黎明,陈娟,等.肺保护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存活者随访的研究[J].贵州医药,2018,42(08):950-952.

    [5] 田兴国.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潮气量机械通气后指标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1):98-1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