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范文

    王明星

    摘要:初中數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路都有一定的影响,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带给学生更多的智慧,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思考的氛围之中,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情境。课堂上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到底学的如何呢,教师要不断的去获得反馈信息,全班有这么多的学生,如何能够快速的反馈到信息呢,这就是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一种模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有效提问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47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思路,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入的思维定式。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侃侃而谈,恐怕学生就要处于迷蒙状态了,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更快的学,因此,教师要能够把课堂活动的主体抓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生成,让学生的思维能始终围绕着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种形式,教师通过提问能够知道学生的思考方向,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课堂提问也是有一定教学艺术的,教师不能够把提问看得很随意,要在备课环节做好准备,铺垫好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回答老师的问题,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局面。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备熟教材,备实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认真的备课,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提问环节更要做到有铺垫、有情境创设,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水到渠成。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提问环节一定要精心,对于提问可以是旧知识的回顾,也可以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衔接。提问的内容要做到深浅有度,如果提问的内容过深入,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不上了,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只有将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融会贯通,才能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有针对性地落实课堂教学提问,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提问的难易度。如对于相对浅显的基础性问题,提问形式为“××××是什么?××××怎么样?”对于围绕教学内容的拓展性问题,用“你的判断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的?”提问;而对于基于教学重难点的探究性问题,就应该设置若干引导性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分析、讨论。

    二、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要有一定的情境依托,只有有了思考的依托,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情境创设是所有学科都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注意到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和教师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获得启示。其实初中数学难度还较小,主要是学生还不能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知识的利用率较低。许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有待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通过提问,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入到积极思考的氛围中。如在教学“负数”一节时,针对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小学数学思维与初中数学知识存在冲突的现实,提出问题:“5-2=3,那么2-5=?”这样的问题超越了小学数学的认识范畴,诱发了学生的认知欲望,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由于小学数学不会有被减数小于减数的情况,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就接着问“欠多少才够减?”学生答“欠3”。教师顺势引进记号“-3”表示“欠3”,并确定了负数的概念———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负号)所得的数。这样创设提问情境,课堂思维活跃,学生在主动情绪的熏染下既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明确了引入负数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引领学生能动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初中数学教师就要敢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以出其不意之式让学生陷入到绝境之中,学生在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后,内心升起一种怀疑和好奇之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进行知识的讲解。初中生的思维还不具备跳跃性,更多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能够思考到眼前的一点,数学教师要在设计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步步递进来引领学生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设计如下分层次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吗?③说出平行四边形对边和对角的关系。④是否可以分析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性质?这样提出呈现一定的梯度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不断的启发下能动学习、逐层推进。二是提问的时机。判定课堂教学提问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提问的内容设计,也要看提问选择的时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力,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提问时机上,准确判定学生认知的准备是否充分、内心的探索欲望是否强烈、提问是否能够恰好对应学生的思维“盲区”。力求问题的出示时间恰到好处,避免提问过早,学生认知基础薄弱,造成欲速则不达;提问过迟,错过了学生的思维高潮,出现“马后炮”现象。

    四、激励学生自主提问,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一种常见的课堂现象,而学生提问却很少见,据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加具有主动性,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和创新,不可能提出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其思考的深入,更能够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跳跃性,由回答变为提问是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初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回答,并且态度和蔼,语气柔和,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中的取值”后,教师结合“一个矩形花园周长为80m,如果某一边长为15m,其面积是多少”一题,启发激励学生提问。学生在深入思索和反复讨论后,提出了“若面积为300m2,边长分别是多少?”“如果其中一边长为8m、12m、20m,其面积是多少?若要使花园面积最大,边长应为多少?”等问题。

    总起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环节,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问中互动,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梁梓,崔梅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146.

    [2]蔡宏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J].数学教学通讯,2020(02):23-2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