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
范文 | 许惠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新课改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德育工作作为小学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形下,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为了适应教育理念的巨大改变,小学班主任必须紧随时代,转变自己的德育理念,与教育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实施一些激励性的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43 引言 在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各个学段对于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小学是所有教学任务的基础阶段,德育工作更是要从此做起,而小学班主任更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任务异常艰巨。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1.激勵策略未成体系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对小学儿童主要的道德理念灌输和道德行为培养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执行的。那么,班主任应当积极引导小学儿童学习德育知识、主动模仿道德行为,而根据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想让小学儿童自发的学习知识,则离不开激励策略。但是,从目前小学德育教育情况来看,班主任对于激励策略的认识似乎并不看重。首先,激励策略的目的很不明确,很多班主任不知道为何要用激励策略。其次,用完激励策略以后,对于过程和结果完全不做记录。最后,德育工作应该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班主任所用的激励策略过于片面。因此,这些问题共同阻碍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效的使用激励策略。 2.难以及时有效地实施激励策略 小学儿童对于教师的激励措施大都充满了期待,德育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要想激发小学儿童的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班主任除了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之外,还需严格贯彻实施。目前,小学班主任由于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比较繁重,对于制定的激励措施虽然时有行之,但是实施力度明显不够,全凭班主任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贯彻执行制度,这就导致小学儿童对于德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3.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德育教育工作并不只是班主任一人的事情,应当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进行有效联动的结果。然后,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德育工作,关于激励制度和相关措施几乎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完成。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学习都设置了德育课,但是大都流于形式,其内容和方式也过于陈旧,根本无法适应当代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 二、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 1.提高激励策略的有效性 提高激励策略的有效性是开展德育工作的第一步,小学班主任如果切实的做到这点,那么小学儿童能在得到一定奖赏前提下,自发主动地学习德育知识和模仿道德行为。比如在每次的班会和家长会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当场给予表扬。这种仪式感的呈现,不仅让受到表扬的学生有了深入学习的决心,而且还能让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有所触动。 2.体现德育教育的生活性 小学德育教育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小学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关于道德理念和行为的判断,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主动有意地将道德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找材料和案例,设计道德活动时,也应当从生活中取材。班主任也应当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从学生所经历的小事做起,来进行基础性德育。比如环保意识应当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班主任可以从学生不随手丢垃圾入手,来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并且在每个星期都进行“环保小能手”的评比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3.奖惩结合,提高德育教育激励效果 目前主流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传统的挫折教育就与此理念相悖,而鼓励、激励、赏识等教育顺势而起。另外,当前小学儿童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身心发展速度与以往大大不同,教师教育学生的模式也随之改变,导致惩罚用的很少,而泛用奖励,导致学生逐渐迷失在这种赏识教育中,失去了自我。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小学班主任一定要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惩罚与奖赏要结合使用。对于一些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用奖赏来维持学生的行为,用强化来稳固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另外,在奖赏之外,还需设计对应的严格的惩罚制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底线,用强化和惩罚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并不断进行反思,让德育教育工作的激励策略真正有效地实行。 4.创新探索,设计多元化的激励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之时,采用的激励策略过于片面或陈旧,那么对于激励策略的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在选择激励策略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当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与德育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有效的融合进教学中,并且还需在设计激励策略时,拓宽自己的思路,进一步探索激励的方法,将提高德育实效当做自己的首要目标。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可以采用的激励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物质激励。物质选择应当是大部分学生认同的、切实感兴趣的事物,那么班主任在选定物质之后,可以采取积分制。当学生积累一定的积分以后,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进行统计,对积分最高的几位学生给予物质奖励,随后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一个总结性评价,强化得到奖励学生的正向行为,并给没有得到奖励学生的无形的激励。 其次,可以采取榜样激励。榜样和模范是小学儿童进行模仿的对象,那么,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班主任可以选择一个对象,树立榜样,这个对象既可以是同校同班的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上道德领域的标杆,并且给予学生近距离了解榜样的机会,从而以榜样为模范,促进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 最后是荣誉激励。荣誉感是一种道德品质,小学儿童应该尽早培养荣誉感。班主任应该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尊重、名气等精神奖励的喜悦感,在精神上强化学生的行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结束语 综上,当今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选择和使用激励策略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而激励策略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道德培养方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德育观念,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刷新自己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完美地做好小学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恒.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36. [2]何雄志.巧用激励策略 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159. [3]曹惠明.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166. [4]高建英.探究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0(06):118. [5]宋文琼.如何有效的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J].科幻画报,2020(02):191. [6]宋剑菁.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20(06):161-1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