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胡婷 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认识和了解的渴望,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可以说,探索活动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理解环境的途径,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应重视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啟发幼儿塔索和学习的兴趣;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注重幼儿探索过程;重视对幼儿探索活动的评价,发展幼儿创造能力;体验成功,找到自信,进一步发展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一、以幼儿为主体,启发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有了兴趣,幼儿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孩子们通过学习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 出于好奇,幼儿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吹气会使蜡烛熄灭”、“老虎会吃人,为什么还要保护它?”等等。幼儿的提问是一种新的认识需要与自身已有的心理水平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我们应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提问,而且回答时要有启发性,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出答案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反问,鼓励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探索思考找出答案。 (二)变“学”的东西为幼儿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对纸充满好奇。一天,可见活动中,一只漂亮的小飞机进入我的视线,一看,还有几个朋友正在折叠小船、飞机,另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撕纸往脸上贴,显然,纸是幼儿的兴趣点。我抓住教育时机,组织主题为”好玩的纸”活动。这个活动有好奇心而起,孩子们学的积极而投入。 (三)引导鼓励孩子去发现和探索身边的科学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新颖、丰富、具有生活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启发幼儿探索身边的世界的欲望。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会引导更多的孩子去发现、去探索,但要注意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大前提。我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就选择了“制作汽水”、”认识蚯蚓”、“风娃娃”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幼儿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情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 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就要摸、看、听、闻、问,这就是科学探索精神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鼓励那些观察细致的儿童,支持那些执着探究的儿童,接受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容忍那些“捣乱破坏”的行为。科学教育应满足儿童这种需要,在探索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富有探索性的材料 幼儿只有在成人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动脑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比如,在自然角放一些种植的大蒜、萝卜、青菜和各种叶子、核桃壳、花生壳。在科学教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放置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自主探索。 (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对儿童学科学的影响非常明显。从儿童的角度看,心理环境就是儿童的主观心理感受,而实际上,他又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行为态度。所以,教师应尽可能使儿童与自己之间形成良好的安全性的母亲般的依恋。幼儿不仅需要承认回答他们的疑问,更需要成人对他们的好奇好问的探究加以鼓励和支持。幼儿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就会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宽松和谐的气氛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有效地激发其探索兴趣。如果教师总说“别动……”、“应该……”、“……不对”,就会挫伤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因此,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放手,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一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锻炼幼儿不畏困难的意志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具备了不畏困难的品质,才能实现目标,获得成功。当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要鼓励他“再试一试”、“再想一想”,必要时可给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也许就能是原来打算放弃探索的儿童坚持探索下去,也就增强了他们客服困难的信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