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决策后悔的影响因素述评
范文 王梦琳
摘 要:決策后悔(Decisionregret)是指当个体意识到或者想象出如果先前采取其他的行为,行为的结果会更好时,所产生的后悔情绪[1]。影响后悔的因素有很多,做或不做是其中一个的重要因素。同时,后果的严重程度同样影响着后悔的强度。而对于同一决策事件,不同个体的后悔水平应该不同。在个性心理特征中,个体的情绪特质、成就动机及风险偏好是可能影响决策后悔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决策;后悔
1 前言
决策就是在头脑中进行一场方案的杀戮:在众多可选项中,淘汰替代方案,选出一个最佳方案。那么,决策完成后,那么那些被抛弃的方案,被遗忘了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没忘。事实是,不仅没忘,人们还会将当前决策的取得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甚至还会与被遗弃的方案可能取得的成就相比较。前者的比较,如果当前的结果和做选择时候的预期相符,带来某种程度的满足,反之则带来不满情绪。产生不满情绪后,有可能产生后者的比较:如果自己当时能够如何如何,现在想必会怎样怎样,如果当时自己选择了其他计划,结果可能就不一样。这样的话题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不自觉地开始反思当年作出的那些错误决定,不自觉就会产生一段忏悔,“如果可以时光倒流,自己一定不会做相同的决定”。生活中需要作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今天穿什么,大到研究生考试报考哪一个学校,毕业后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做出决策之后,总是会不可避免地问自己此类的问题,并对不同选择所造成的结果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淘汰的其他选择比当前做出的选择带来更好的结果时,人们便会后悔当初的选
择[2]。
决策后悔(Decisionregret)是指当个体意识到或者想象出如果先前采取其他的行为,行为的结果会更好时,所产生的后悔情绪。Zeelenber的决策合理化理论认为,决策后悔包含两个部分:与决策的合理性有关的后悔和与后果的严重性有关的后悔[3]。即决策过程后悔和决策结果后悔两个维度,前者指因感到自己当初决策加工过程不正当而导致的后悔;后者指按某种标准,对结果进行反事实比较而导致的后果。
2 决策后悔的影响因素
2.1作为和不作为对决策后悔的影响
在决策后悔中,作为/不作为是影响后悔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同样的损失,由做一件事情导致的后果比由没有做一件事情导致的后果更后悔,也即“作为效应”。但另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不同解释。Julie Feldman 等(1999)认为,之前的研究之所以认为作为比不作为更后悔,是因为先前研究假设消除了很多现实生活中影响后悔的因素[4]。事实上,作为还是不作为对后悔都是有影响的,而且是会变化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使其他条件都一致。例如,决策往往是根据以前的经历或事件做出的,人们总结以往的失败经验,做出更好的决策。这些先前的结果、经验或事件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的,并且可能对当前决策结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当先前的结果不理想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采取行动来改善未来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不作为则会产生更多的后悔体验,这是我们称之为不作为效应的结果。
2.2 结果对决策后悔的影响
决策结果也会对决策后悔产生影响,比如,结果对决策者而言是不是重要的,以及决策者采取的决策是否是造成负性结果的主要原因都会影响决策后悔。
有研究证明,当决策者对决策行为的结果比较看重时,决策者就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很高的期望值。即使之前的同样决策也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决策者都不会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从而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同时也研究者认为决策结果对决策者造成的损失会影响后悔的轻度。人们会感到强烈的后悔体验,当决策失误带来严重的后果时。前文提到,后悔是用已出现的决策结果与被抛弃的备选选项造成的结果进行比较时产生的情绪,二者的之间的差别会影响后悔的程度。当现有决策造成的结果越不理想时,决策者会越后悔没有选择其他备选项。而且当出现负面结果时,人们会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更可能会想象到由备选选项所带来的正性结果。所以,当决策所带来的结果不理想的时候,决策者更容易体验到后悔情绪。
2.3 个体因素对决策后悔的影响
2.3.1 自我责任的大小
众多的研究己证实,面对不良的决策结果,自我责任越大,后悔越强烈。Reb与Connolly(2005)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更仔细的决策过程会导致更少的后悔。进一步地,如果决策过程是不当的,那么即使结果良好也可能会后悔。
但同时,也有研究者认为,责任并不一定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后悔,也并不一定是责任越大后悔体验越强烈。研究者研究发现,与负性决策结果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相比,决策者因为自身所做出的决策带来的消极后果本质上并不会感受到更多的后悔。Taylor同时还指出,决策者依然会体验到后悔情绪,即使他认为自己对消极结果是没有责任的时候。
2.3.2 个性特征
就后悔而言,Landman(1993)指出,个性特征是导致不同的后悔倾向差异的基本因素,这些差异来自个人的悲观或乐观的倾向性。乐观主义者是指具有高度结果预期,并对不同选择的可能结果有低度反思倾向的个体。悲观主义者是指具有低度的结果预期,并对不同选择的可能结果有高度反思倾向的个体。Walchil与Landman(2003)的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对结果和反事实思维更不敏感,这意味着他们的后悔更少。
成就动机也影响着决策后悔,当面对同样失败的后果时,追求成功者应比避免失败者有更大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在合理条件下,追求成功者与避免失败者在过程后悔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结果后悔上,追求成功者的后悔水平显著低于避免失败者。
个体自我调节风格、归因方式以及合理化策略等也会对后悔体验产生影响。Pierro和Leder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评估风格的个体,行动风格的个体倾向于向前行动,他们很少去关注过去的事情,因此行动风格的人会更少地体验到后悔。在后悔与归因的研究中发现,后悔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选择了内归因的方式,如果决策者对事件进行外归因,就会减少后悔情绪的产生。
3 未来研究
后悔虽是一种复杂情绪,但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目前的研究仍努力去探究其心理机制。以往有关后悔的研究都是从决策的任务类型来探究影响后悔的因素,主要从行为的角度来探究,但不可否认的是情绪等内部因素对后悔情绪的产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后研究也应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毕竟长期沉溺于后悔情绪中也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对后悔的应对策略还是没有较多的探索,也给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对后悔应对策略的评估也可作为研究方向。针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后悔的表现以及想法,后悔后的应对策略也必然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张结海.后悔的一致性模型:理论和证据.心理学报,1999, 31(4): 451-45
[2]杜柏玲,万明钢.后悔理论研究模型:冲突与进展.心理研究, 2009,2(2):3-8
[3]Zeelenbergm,Vandenbosk,VandIjkww,Pieterdr.The inaction effect in the psychology of regre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psychology,2002,82:314-327
[4]Feldman, J., Miyamoto, J., & Loftus, E. F. (1999). Are actions regretted more than inac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78, 232-2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