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竹笛演奏的情感表达
范文

    顾永刚

    【摘 要】竹笛是我国民族器乐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竹笛演奏过程中的思想表达及情感表现是竹笛演奏者的最终目标。本文试从乐曲本身的情感内涵、竹笛音色的情感元素、竹笛的演奏形式的情感再造等方面,对竹笛演奏过程中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浅析影响竹笛演奏情感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从而让竹笛演奏者能更好地把握竹笛演奏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呈现。

    【关键词】竹笛演奏;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62-02

    一、乐曲自身的情感内涵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作曲家对生活情感的表述和记载。作为演奏家,要想还原并扩张作品的感染力,要从乐曲自身情感内涵进行解读:

    首先,要充分了解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思想感情。如笛曲《秋湖月夜》取材于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倾,著我扁舟一叶……”。乐曲古朴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倾诉了人们面对湖光山色的万千思绪和遐想。演奏者只有从秋露满天、玉兔西沉、水天一色等场景为想象空间,才能演奏出充满诗意的意境。

    其次,要加强对乐曲篇章结构的分析。乐曲结构这种音符的组织形式是为情感表现需要服务的。通过调整乐句长短,音的强弱,节奏变化,乐段划分及过渡,在内心需要的表达中形成曲目情感差异性。如《深秋叙》是一部复三部曲式作品。在板式方面选用了能够表现复杂环境中情感世界内心矛盾的散板、选择用能悲剧性叙事内容的四四慢拍和反映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小快拍。作品的情感变化通过这些结构的调整而呈现出来。演奏者准确理解作品各段落之间起承转合状态以及逻辑性,理清了段落间情感关系,才能将作品的情感完美表达出来。

    再次,要重视研究乐曲的表现手法。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曲中标明音符的曲调旋律、演奏速度、节奏紧凑性、力度掌握、装饰音状态等,需在演奏者对乐曲形态有效把握的基础上,能够将曲目原有感情元素正确表达出来。如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热情活泼的欢乐情绪,形象鲜明地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公粮的情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充满着喜悦的情绪,抒发了乡亲们欢欣自豪的心情。

    二、竹笛音色的情感元素

    竹笛有其自身独具特色的音色,这是由竹笛科学的发音原理及演奏者气、指、舌等的正确运用而产生的。其音色的情感元素一方面由竹笛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由演奏者主观控制。

    (一)竹笛乐器本身决定的情感元素。

    中国竹笛是以竹管制作,从发声体的振动方式来说,竹笛属于边棱振动的管乐器,是通过气流与吹孔锐边的摩擦而发声。常用的不同风格的竹笛有低音笛、曲笛、中音笛、梆笛等几类。各种不同调性的竹笛各有其独特的音色特征及听觉感受,同时也赋予了乐曲不同的情感色彩。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作品时,如《姑苏行》《西湖春晓》等,应选择音色浑厚、秀丽委婉的曲笛,曲笛的调性音色适合表现江南的秀丽景色,其音乐艺术风格优雅、华丽,具有独特的意韵。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北方风格的竹笛作品时,如《喜相逢》《五梆子》等应选择音色具有刚劲、有力特点的笛子,这类较小的梆笛其音色适合表现北方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

    (二)演奏者主观控制的情感因素。

    1.气息的运用。在竹笛的基本功中,“气”是竹笛演奏的根本,若失去气息的支撑,竹笛吹奏就成为“无源之水”,竹笛也就无法实现其功能与作用。在竹笛演奏过程中的“气”的运用直接影响竹笛的音准、音色、气韵以及情感的抒发。

    2.手指的运用。音乐作品风格具有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特色,作品中所使用的竹笛演奏的特色技巧也不尽相同。如具有南方风格的乐曲多使用“颤、叠、打”等手指技巧,具有北方风格的乐曲则多使用“滑、剁、颤”等手上演奏技巧。当竹笛演奏者在学习南北风格的竹笛作品之前,必然要对“颤、叠、滑、剁”等演奏技巧有所掌握,然后再学习演奏竹笛作品,这样才能恰当表现乐曲的韵味及音乐的情感。

    3.舌头的运用。在竹笛的演奏技巧中,“舌”的技巧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和“花舌”等,多用于表现热烈、跳跃、轻快、诙谐的乐曲。吐音的演奏与“气”、“唇”、“舌”密切相关,在演奏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吹奏吐音时气息喷口的轻重、缓急对笛子的音准有较大影响,这就要求演奏者应注重风门和吐奏力度的控制与训练,不能影响笛子的音准和音色。如《喜相逢》形象鲜明地表现出亲人别后重逢,全家团圆的热烈气氛,大量使用了花舌音和吐音,节奏明快,对情感有特殊的表现力。

    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

    (一)竹笛数量的变化,情感张力的再造。

    轮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照先后相差一拍或数拍的节拍演奏同一乐曲,一起一落、连绵起伏、相互配合、前呼后应,形成一种回声效果。如《中华民谣》,一位演奏者用F调梆笛全按作2,一位演奏者用bB调笛子全按作5,两人演奏时相距两拍,吹奏出旋律悠扬动听,跌宕起伏,赋予了原作更加丰富的情感。

    重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奏者重叠演奏相同笛曲,但声部不同。演奏者演奏自己声部的曲调,但在音色、音量、感情诸方面相互配合,产生强烈的震撼力与穿透力,收到大气磅礴、整齐化一的艺术效果。如马迪先生的二重奏作品《跑旱船》,气氛热烈欢快。

    齐奏。齐奏是指两个以上的演奏者同时吹奏同一笛曲,并且曲调都相同。齐奏时气势恢宏,音量洪亮,产生共鸣,撼人心魄。竹笛齐奏《我的祖国》,音量宏大、气势磅礴,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征服全场听众。

    (二)竹笛与其他艺术结合,形成的情感表现力。

    竹笛与民乐的合奏。主要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曲等。江南丝竹格调清新、优雅、秀丽,旋律流畅、委婉、动听,情感丰富,如歌如诉,富有诗情画意。广东音乐音色清脆、干净、明亮,旋律流畅、自然优美,节奏轻盈、活泼、明快。福建南曲的曲调典雅、古朴、宁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竹笛与民乐在演奏艺术上的相互结合,混然天成,表现了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竹笛与歌唱的交融。人声与笛声互为交融,两种独立的审美特质,通过旋律,互为辉映,丰富了场景及情感的表现力。笛曲《琅琊神韵》在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出神入化的演奏中,加入独具创新的女声伴奏,赋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动与静、远与静的对比中,令人回味无穷。

    竹笛与舞蹈的辉映。笛子与舞蹈同时呈现于舞台,能营造很好的艺术效果,笛子烘托了舞蹈的情景,舞蹈也形象地展示了笛曲的内涵。

    竹笛与朗诵的相衬。如著名作家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红楼梦》,选用笛曲音乐为背景,显得古朴典雅,意味浓厚,中国文化情趣深入心扉。这是笛曲与朗诵的经典探索。

    竹笛与情境小品的呼应。俞逊发老师的《品茗》就是竹笛结合情境小品的佳作。演奏时,林谷珍手端茶杯,凝神静气坐在桌旁品茶,其饮茶的动作、神情、声音,以及茶杯碰桌子的音响,与笛子吹奏情景呼应,相映成趣。

    总之,竹笛演奏的情感表达,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是表现技法与内心情感的完美结合。情感本位宗旨要求竹笛演奏者应不拘于技巧,不拘于形式,运用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技巧,才能再现和闪耀原作的光芒,才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不断创造音乐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仝紫堂.笛曲《深秋叙》曲式结构及其演奏技巧探析[J].北方音乐,2013(10).

    [2]耿涛.谈中国竹笛的音乐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2010(2).

    [3]刘强.浅谈竹笛花舌音的演奏技巧与方法[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