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非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动物养殖》的课程建设 |
范文 | 魏彩霞 【摘 要】由于畜禽疫病的多发,近几年畜产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点,基于此在高职院校非畜牧兽医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动物养殖》的必要性也在加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畜禽养殖新理念和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拓宽非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动物源性食品的“一生”的兴趣及对食品安全的安全意识为切入点,以此来推动高职课程的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动物养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47-01 据统计,2017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较2012年的49%提高了9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党的十九大文件提出,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以“增效”为着力点加快转变畜禽生产方式,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畜禽生产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1]。但是随着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和现代养殖方式的提升,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其带来的环境危害越来越难以忍受,因此养殖模式与环境污染及畜产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向全面素质化培养进行转变。因此,高职院校非畜牧兽医类专业尤其是绿色食品专业开设与畜禽养殖相关的选修课,不仅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也是畜禽养殖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同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现实需要。 《动物养殖与防疫》课程授课内容包括畜禽养殖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畜禽养殖环境控制与规划设计、饲料卫生、健康的饲养管理方式、畜禽疫病净化等。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非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掌握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新理念和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加工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拓宽其知识面,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同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食品专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为非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从事畜禽养殖或畜产品加工业奠定初步基础[2]。 《动物养殖》专业选修课程的建设 一、本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动物养殖》课程属于跨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主修专业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且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为大一新生,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专业要求,本课程学习内容以畜禽健康生态养殖与畜牧场的防疫卫生为载体,根据专业需求以及完成相关项目的要求,确定主要知识点、技能实操实训和考核评价等相关内容,从而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上,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理念,树立从农场到餐桌全程控制畜产品安全的理念。通过学习,达到饲料、动物生产性能、食品安全、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和谐统一,在满足畜禽安全生产和畜产品优质的双重质量保障的同时,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健康生态养殖、掌握几种主要畜禽的健康养殖技术,具备养殖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制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①掌握畜禽生产的相关概念,理解畜禽养殖模式与畜产品加工以及食品的联系;②掌握动物对各大营养成分的需要、饲料种类、能准确识别常用的饲料及原料、能初步掌握饲料、添加剂及原料的安全使用方法;③掌握几种主要的畜禽如猪、鸡、牛等的健康养殖新技术、疫病净化技术,了解从农场到餐桌控制畜产品安全的全过程;④使学生了解健康养殖模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制意识。在内容讲述上除了畜禽养殖的基本理论外,还要增加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市场行情分析、产业发展前景等,使学生们除了掌握养殖技术,还要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以后从事畜牧业的饲养管理的工作时奠定一些基础[3]。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因为授课对象非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所以本课程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适当整合了教学内容并降低了难度。课程内容以传统的主要食品源性家畜家禽猪、鸡、牛为主,着重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畜禽的品种、饲料的应用、环境卫生的控制、饲养管理技术及畜产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尤其在内容中加入了相关的肉蛋奶等的营养特点及产品安全知识。使学生基本掌握畜禽养殖技术、环境控制、饲料识别及畜产品安全的基本技能,为将来拓展专业知识和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现代化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主要以教师利用PPT讲授学生听课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再适时加入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相关专业视频选择、师生互动及课程实训等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局限于填鸭式的被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灵活可控,使学习的方法多样化、学习氛围轻松化,更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的巩固。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期末课程考核是对学生阶段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传统的考核方式包括复习考试的章节主要内容、课后习题等,侧重对已学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透彻理解,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考过之后很快忘记。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考核方式势必也要有所改进。为达到重学习轻考核的目的,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平时课堂效果分值比率40%、实训课成绩分值比率20%和期末开卷考试分值比率40%,以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师生互动、实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为主要依据,这样就增强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无形中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结语 经过几年学期的教学总结,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考核方式等的完善,在动物养殖课程的教学中,对于课程重点内容的优化选择、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化、考核中对平时考核的强化等,这样会改变学生平时散漫、考前突击的情况,更利于变被为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侧重于实践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动物养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2017年中国畜牧业运行情况及2018年畜牧业发展要点前瞻. [2]俞宁,王利琴.高职非畜牧兽医类专业开设《健康养殖与动物食品安全》公选课的重要性与课程建设[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235. [3]黄树平.新时期基于职业标准导向的动物养殖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J].考试周刊,2017(66):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