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
范文 | 杨帆 【摘 要】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纷纷提高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投入,以便提供更多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但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的人才流动性增高,很多企业抱怨难以招到满意的员工。本文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基于岗位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探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岗位需求;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31-01 近些年,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带动物流行业,尤其是快递等业务骤然增加,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开设一批具有职业特点,提升职业知识储备,锻炼岗位能力的理论课程,总体方向较好,提升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同时也能满足一部分企业的需求。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中,针对岗位需求的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岗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物流人才,其对应的物流企业岗位具体来讲,目前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 (1)基层物流运营操作人员,这类岗位包括仓管员、报关员、跟单员、理货员、分拣员、配送员和客服人员等,这些岗位要求人才应当能够掌握物流操作的基本流程,应届毕业生一般都可以胜任。 (2)物流运营管理人员,这类岗位包括仓储经理、物流企业运营经理、国际物流运营经理和物流信息管理经理等,这些岗位要求人才必须非常了解物流运营的管理流程,并对整个物流行业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一般还会要求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最好有2-5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3)物流规划咨询科研人员,这类岗位包括供应链管理咨询师、物流顾问和物流科研工作者,这些岗位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十分完整的系统物流理论知识,并且要有科研创新能力,最好有过相关项目的工作经验,属于高级管理人才。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人才。 物流设备工具、物流经营理念、物流技术方法等发展速度非常快,并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8年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5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171.2,同比提高33.7%;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229.4,同比提高58.4%,增速再次超过发展规模指数增速,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超过50%。除发展速度快外,企业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够随市场变化和消费者要求而不断调整自身,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为了能使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岗位,许多高职院校会安排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主要形式有参观实习,假期实习等。参观实习一般是在校生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到物流企业中去参观企业的实际运营。但是由于时间短、了解少,很难对学生实际工作产生有效的帮助。为此对于假期实习的学生,企业往往是安排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学生并不能真正接触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导致实习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3.实践教学偏重理论,距离企业实际情况较远。 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本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依然偏重以理论教学为主,至少理论教学的课时多于实践教学课时,且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方面的支持,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解、掌握情况较差。而实训方面也没有发挥出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效果。 4.考核方式有待于改进。 偏重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造成了高职院校采用偏重理论试卷考核,加上平時表现、出勤等的考核方法。这样的考核方法与物流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有一定的偏差,也很难准确的反映出,学生是否真正符合企业的要求。 三、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师资队伍,专门成立实践团队。 对于岗位需求的理解,企业的人员应该是更专业的,高校应该积极吸取企业人员来到高校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也可以积极与企业联合,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总之,达到组建专业的、更实用的实践教学团队。 2.积极探索和改革考核方式。 明确而有效的考核方式十分有利于督促学生向学校要求的方向努力学习,也有助于向学生指明学习重点和学生认清学习重点。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而言,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与企业的绩效考核相统一,既有利于学生增长所学技能,也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企业的环境。 3.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多种新形式合作。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展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为了让校企合作发挥其应有的培养人才的目的,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还应该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第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进入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从而对物流行业提升认识,并对物流工作流程等加深理解。第二,可以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集体到物流企业实习,真正站在工作岗位上看物流工作,才能更准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技能,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第三,可开展深入的合作,由企业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物流实践。从管理、经营到整个业务流程都由学生完成,既解决了校园快递收发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切实的提升物流实际操技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许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2017(32). [2]黄新涛.“互联网+”时代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6(12). [3]刘子玉,肖静.JT学院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商业经济,2016(08). [4]吴云.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的不足与改革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6(08). [5]王利芳,曾益坤,周宁武,马秀丽,宋少忠.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物流技术,2017(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