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SWOT分析 |
范文 | 余天威 胡华丹 【摘 要】利用微媒体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应对其做SWOT分析,在党建工作抓住优势——覆盖对象广、传播信息快、学生互动强;转化劣势——“人机互动”缺乏情感交流,不利于以情动人、微媒体的开放性给敌对分子造谣信息提供温床、网络党建工作难以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想动态;把握机遇——微媒体的开放性有利于扩大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微媒体的全球性有利于括宽高校党建获取信息的渠道、微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增强高校党建工作对象的主体性;迎接挑战——高校党建工作易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对高校党建工作主体的素质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微媒体;高校党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13-02 微媒体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本文尝试用SWOT分析法对微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微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优势 第一,覆盖对象广。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传统的方法多是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发送文件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宣传工作,这种工作方式的覆盖面有所局限。而微媒体具有开放性,全如果将党支部建在网上,通过网络对不在学校的大学生或教师党员行教育管理,则可以大大提高可操作性与覆盖面。 第二,传播信息快。微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迅速性,人们可以随时掌握最新资讯。因此,在高校党建中加入微媒体元素,可以通过学校党建网站迅速转发当前最新时事政治,最新动态和决策,对老师和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引导。通过网络不仅能随时进行信息传播,还能随地进行信息传播,党建工作者随时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及时更新内容。 第三,学生互动强。高校通过开设网上支部、党建网站等,可以更广泛地与学生互动,在非面对面地交流中,学生往往会倾向于卸下一直以来对党建工作者的敬畏感,从而将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通过微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和党建工作者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有效,同时还可以使的同学校不同党支部的同学之间经行互动、交流思想和看法。 二、微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劣势 第一,“人机互动”缺乏情感交流,不利于以情动人。高校党建工作仅仅靠在网上宣传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虽然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媒体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但那毕竟是以机器为中枢的“人机交往”,交流的内容主要以数字为终端和符号咸咸,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交往就少了亲和力,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交融,从而思想宣传教育的效果、目的實现的程度等就可能大打折扣。 第二,微媒体的开放性给敌对分子造谣信息提供温床。微媒体的开放性既是优势又是劣势,它可以为学生掌握了解各地最新信息提供便利,但却没有“过滤器”,因此有些言论会干扰学生的视听,判断力和鉴别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或产生不正当的言论和行为。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应该牢牢把握对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引导,及时发现存在思想偏差的党员进行教育。 第三,网络党建工作难以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想动态。在网络党支部上,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会或参加党组织生活会时自己却开着电脑做其他事情的现象可能难以避免,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微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 第一,微媒体的开放性有利于扩大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这就使得高校党建不仅可以覆盖到在校的党员,同时还可以覆盖到在外党员。同时,对于现在许多高校存在的“一校多区”的现状,也可以通过微媒体使不同区的学生将党支部建在一起,以此加强不同校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群众之间沟通和交流,避免割裂感,避免各自为政。 第二,微媒体的全球性有利于拓宽高校党建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共享,而且这种信息的共享是源源不断的、丰富而且鲜活的。因此,微媒体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从多角度及时获取信息的机遇,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微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增强高校党建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微媒体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加大了党建工作的信息流通,将传统党建中的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沟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支部成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支部成员更渴望支部发展得更好,真心实意地为支部发展出谋划策。 四、微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 第一,高校党建工作易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一方面,微媒体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一条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但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各种政治宣传和政治输出,试图对社会主义思想阵地进行全方位侵略和占领。因此,高校党建面临着重重挑战。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微媒体了解和获取党建信息更加快捷和全面,这有利于大学生全球意识的形成,但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民族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党建工作不能主动去适应网络全球化的发展,固守传统党建模式,势必会脱离学生,脱离生活。 第二,对高校党建工作主体的素质提出新要求。在目前的状况下,大量党建工作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其原因在于有不少党建工作者不太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有的甚至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或极少进入微媒体世界,对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动力和信心不足。即便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组织管理,也仅是局限于党内统计等工作。这就导致了党建工作队伍尚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党建网站都是依附在校园网上,由党委组织部负责管理,缺乏专职人员负责党建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因此,要在微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进行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势必还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元彬.大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化创新实践研究[J]. 思想政治工作究,2013,172(4). [2]焦涛.拓展网络党建的六个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第一作者简介:余天威(1984-)男,彝族,四川西昌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简介:胡华丹(1990-)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号:本文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课题号:2017ZD147)(务必不要删除课题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