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
范文 | 杨聃琳 【摘 要】目的:探析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的4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化血管造影诊断技术(DSA)作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3.0T磁共振ASL技术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RI诊断,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MRI诊断,研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使用3.0T磁共振ASL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个可靠依据。 【关键词】3.0T磁共振ASL技术;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2 前言 目前,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技术有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方法,虽然当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已经成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检查中需要使用对比剂,部分患者对检查剂过敏,所以该类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1]。3.0T磁共振ASL技术是一种不使用造影剂而获得脑灌注成像的新型诊断技术,为探析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体检的4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体检的4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已排除参与其他研究、研究中途退出以及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4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有19例、21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67岁,年龄均数范围在(48.50±3.66)岁之间。 1.2 方法 以数字化血管造影诊断技术(DSA)作为诊断金标准。 MRI(深圳市克莱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方法:指导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对其进行常规扫描工作。首先以患者的头部开始,以其头部轴位T1加权像与T2加权像以及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为主,同时作矢状位T1加权像扫描检查;之后再实施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期间扫描的参数设置为:层间距为1mm、层厚为5mm,FOV为22×22cm2,TR=250mm、TE=2.5ram。 所有患者均进行3.0T磁共振ASL技术(仪器型号:3.0T的是飞利浦Achieva)检查,具体操作方法: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标记AST序列,并选用一次性的采集多层Q2TIPS技术,期间序列的参数设置为:层厚5mm、层间距1.5ram、层数25、T1=1800ms,TE=15ms、TR=2500ms,FOV=2.24cm×2.24cm,反转角为90°,矩阵设为64X6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3.0T磁共振ASL技术检查与MRI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分行X2检验。若得出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T磁共振ASL技术的检查结果 4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经金标准诊断得出阳性31例,阴性9例。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检查出30例阳性,10例阴性;经金标准检查确诊阳性29例,阴性8例。MRI诊断检查出阳性28例,阴性12例;经金标准检查确诊阳性23例,阴性4例。 2.2 3.0T磁共振ASL技术检查与MRI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对比两种诊断技术,得出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RI诊断,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MRI诊断(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得出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MRI诊断,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MRI诊断,结果表明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使用3.0T磁共振ASL技术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分析原因,MRI是以往临床常用于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并且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性不大,有一定的安全性,然而当患者脑部灌注血流较慢或是血管出现变形迂曲时,容易出现血流信号丢失的情况,加上部分病灶区域的血流分支较细,MRI检查易被忽略,造成假阴性[2]。 3.0T磁共振灌注技术包含有扫描量热仪(SDC)与动脉自旋标记灌注(ASL)技术两种,其中ASL技术并不需要外源对比剂,其主要根据人体的动脉血中自由弥散的水质子作为内源性的示踪剂,通过标记前后所采集的图像,可以将组织血流灌注具体情况清晰显现出来[3]。同时,ASL技术具有可反复操作、无创伤、成本低以及后期图像处理方便等优点,因此,本次研究使用的3.0T磁共振ASL技术的诊断准确性较高[4]。 综上,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使用3.0T磁共振ASL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个可靠依据,并促进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孟云,许开喜,马先军,等.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对后循环缺血评价[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1):17-20. 钱秋平,缪华媚,张小峰,等.3.0T磁共振ASL技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0):44-45. 王少锋,陈妙勤.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5):1008-1009. 邓春香.3D-ASL灌注成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與医学应用,2020,4(9):131-1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