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略谈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范文 | 朱海玲 【摘要】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是阅读,通过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进行心灵的熏陶,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学会思考,给之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号:GS[2018]GHB316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091-01 语文是一门由语言和文化组合而成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也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便是为其他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不仅仅包含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缩影,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及学习的工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并将其传承下去。 初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便是阅读,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不但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技能,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三观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通过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同时阅读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由读者主观的去阅读文章来获取信息,阅读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品味历史经典文化,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 二、初中生的阅读现状 在初中阶段,教学模式早已不同于小学教育,学生的学业开始增多,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束缚,只为了面对三年后的中考,迫于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繁重的课业让他们的时间整日在课堂、作业、补习班中,几乎没有课外时间。同时家长也没有让孩子去养成阅读的习惯的意识。学生由于缺乏阅读积累,导致语文成绩毫无起色,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也可以说兴趣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拓展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景交融 读者阅读的每一篇文章,不单单是用文字拼凑出来的,它们包含着作者的情感,通过作者的加工和再创造,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赋予文字生命,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让他们发挥想象,将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幻化出来,融情于景,由此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不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任务 做一件事由开始的艰难,再到后来的坚持,直至它变成习惯,无非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孩童的思维活跃,专注力便会薄弱,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沉下心来好好的阅读。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贵精不贵多,即可以让学生有耐心的读完,还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举办一些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阅读,例如,类似读书讨论会的形式,由学生自主组织阅读活动,在阅读的同时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初中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好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质量,从而扩充学识、增加内涵、领略文字的魅力。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7(33):137-138. [2]王乙竹.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