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 |
范文 | 李红娜 戚玉英 盛玉霜 高红卫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中心的意识障碍患者58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临床路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纳入临床路径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一个月、入院后第二个月CRS-R评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RS-R评分、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意识障碍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CRS-R评分、住院用时、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意识障碍;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护理效果;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14-01 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包括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症和微意识状态,多因严重脑部外伤、脑卒中以及心脏呼吸骤停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毒等导致的严重疾病,医学上称之为“植物状态”,俗称“植物人”,我国每年因车祸外伤、卒中、心脏骤停等原因产生约7-10万名“植物人”,每一个“植物人”的产生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意识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家属也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和打击,为了患者日后能更好的回归社会,因此在医院需要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为患者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家属提供一定的健康宣教指导。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并指导患者日常护理实践,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内化或外延到护理实践过程中,促进患者病情预后康复,护理效果较佳。笔者深入分析给予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中心意识障碍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9-74岁,平均(57.89±5.2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0-75岁,平均(57.14±5.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调护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对症支持及基础性护理干预,如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生活护理及环境护理等。 2.2观察组 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围绕人文关怀理念,根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临床护理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患者入院至出院所有护理程序。共计3份,分别供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参考。②入院当天,责任护士为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和医务人员,全面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心理状态,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发放临床路径表,并逐条解释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告知患者需要配合的护理要点。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视频等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意识障碍诱因、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等。次日,责任护士可要求患者家属复述,及时纠正家属错误认知,并鼓励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干预。③术前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好备皮工作,并鼓励、安慰患者家属,缓解其负性情绪,做到术后积极配合医护工作。④术后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做好各种管道护理干预,增加术后24h查房次数,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伤口敷料渗血、渗液等,避免出现压疮、坠床、管路滑脱、引流管堵塞[1]等。记录患者用药反应,并制订针对性用药方案。责任护士给予正确的翻身、叩背、良肢位摆放指导,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鼻饲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看护人,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对疾病的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另外患者长期处于被动卧位,长期不运动会引发肢体功能障碍[2] ,因此要定期给予患者做关节被动训练,避免发生僵硬挛缩,由单个关节过渡至复杂关节运动,循序渐进,坚持锻炼且每次训练时间需达到15min,每日训练2次。此外,责任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⑤治愈康复出院阶段要做好健康宣教和电话随访,给予患者指导和帮助。 3 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①CRS-R评分:利用日常给予患者特定的感觉刺激看其是否有特有的行为反应[3]。②满意度:利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 3.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3结果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临床护理路徑干预后进行评估,给予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CRS-R评分、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满意度,其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4 讨论 意识障碍患者虽然病情危重复杂、预后不良,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关于意识障碍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手段都日益丰富,虽然总体疗效不佳,但也并不像以前那样“不可治疗”,只要能在护理上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提高意识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更好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和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强调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实施最优化护理方案,并制订具有规范性、针对性的护理流程,可使患者家属安心、放心、患者舒心,获得人文关怀最高护理服务,临床价值较高。护理期间,责任护士要有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根据多年护理经验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入院指导、出院指导等,循序渐进地给予患者锻炼指导,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利用成功案例法疏导患者心理负性情绪,利用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责任护士可利用复述的办法使患者纠正错误认知,以人为本,关心患者,鼓励患者,促使患者预后改善。临床研究证实,给予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使患者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CRS-R评分、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给予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CRS-R评分、住院用时、住院费用、满意度,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继革.脑卒中后植物状态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79-80. [2]?? 张孝影.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153. [3]?? Giacino JT,KalmarK,Whyte J.The JFK Coma Recovery Scale Revised : 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utility [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12):2020-20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