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展几何空间构建抽象认知 |
范文 | 孙慧琴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所学内容,提高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和复习》一课为例探讨思维導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 ?知识结构 ?问题解决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课题编号:LZ2017-64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120-02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具有思维可视化的特点,能够将大脑中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形象生动的图形图像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认知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是人类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更加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在数学复习课中恰当的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笔者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复习”一课,来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优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科学的系统梳理知识的复习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教学片断一】开门见山 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和复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生根据自己提前做好的思维导图畅所欲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把这一章节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四边形的特征; (2)什么是周长,如何计算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4)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意图:让学生提前对本单元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达到以图导教、以图导学的作用,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片断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师: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这么多知识点感觉有点散乱啊?谁能想个好办法,使这些散乱的知识变得清楚,一目了然呢?(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更加完整,使人一目了然。(师生共同制作) 师:从这张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刚才我们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接下来就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意图:通过回顾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归纳,完善认知结构,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此部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让本来凌乱的知识点更加一目了然,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片断三】总结升华 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知道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生2:通过画图,不仅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师:是的,我们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不仅可以梳理之前学过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而且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继续完善调整你课前所画的思维导图。 复习课主要通过知识的梳理,来达到对已学知识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以便准确记忆和应用;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取旧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这节课的展示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具有以下优势: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思维可视化的特点,相比枯燥乏味的练习复习课,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一点从学生课前的作业当中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的参与度高,有自己的思考,图文并茂,质量相对较好。)此外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发挥完成,符合小学生思维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构建思维导图本身就是思维发散、自主思考的过程,通过这个构建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产生新的知识构建规律,进一步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2.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思考,提升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方式,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最有效的方式。人脑思考的方式刚好是放射性的,这个与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相同。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由中心向外散发出的关节点,呈现立体放射结构,关节点的连接就如人脑的神经元。通过这些关节点建立,梳理了学生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巩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这种结构化的思考,促使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性记忆和重新认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日常的学习效果。 3.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精准导学 课前制作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作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更合理地安排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个人制作的思维导图也就不同,通过课堂上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补充、修改,加深理解,提高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后布置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进行整理和完善,进一步消化和反思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使他们的知识更加稳固。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进一步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精准导学的能力。 4.促进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教师自身成长 为更好开展以思维导图为模式的教学,在讲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梳理知识,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与以前的教学计划相比较,思考其中的不足和改变之处,检查自己对本单元内容的认知情况,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既锻炼了教师归纳、总结和计划的能力,与此同时,应用思维导图还促使教师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数学复习课中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知识梳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成长。当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用于思维导图教学,教师要有教学设计和把握教学的能力,才可以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个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2]郭艳霞.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5) [3]李梦琼.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3) [4]董博清.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