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艺术专长对高校学生吸引程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范文

    吴怡然 刘慧媛

    

    

    

    【摘要】本文从高校生受艺术专长吸引的影响因素出发,对北京几所高校在校生进行调研,分析高校生的艺术专长现状,并对性别、年龄、专业类型、个人意愿、接触频率、父母态度、课业压力等因素进行量化与分析,探究艺术专长对于高校生的重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对追求艺术专长的动机及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分别针对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对艺术素质提升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素质提升? 高校教育? 艺术专长?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01-0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艺术素质作为与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并列的三大重要素质之一,对塑造学生审美、表现、创新力,构建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近年来,高校学生中虽然拥有艺术专长的人数逐年上升,但是总体占比依旧很小。并且,各方对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关注度仍然不高,相关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本文以高校生受艺术专长吸引的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分析高校学生艺术专长现状,并根据调查对性别、年龄、专业类型、个人意愿、接触频率、父母态度、课业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探究艺术专长对于高校学生的重要性程度并挖掘深层的影响原因。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在校生。学生年级涉及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部年级。学生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经管、艺术、教育、农林等。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高校生对艺术专长的需求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

    本文所用调查问卷设计三个方面共计18道题目,分别从吸引程度、影响因素以及需求建议展开调研。结果如下:

    (一)吸引程度

    1.对不同性别的吸引程度

    男性喜欢的艺术专长依次为器乐类(19.7%)、声乐类(16.3%)[占比小于10%的依次为语言类、美术类(即绘画/雕塑,以下统称美术类)、舞蹈类、写作];女性喜欢的艺术专长依次为器乐类(24.9%)、舞蹈类(19.1%)、美术类(12.4%)、声乐类(11.6%)(占比小于10%的依次为语言类、写作);男性不愿意拥有艺术专长的百分比为3.2%,女性为0.9%,男性的比例要大于女性。男女生最希望拥有的艺术专长都为器乐类,写作则相反。

    从希望拥有专长的角度看,声乐类男性为55.2%,女性为44.8%;器乐类男性为39.1%,女性为60.9%;写作类男性为60%,女性为40%;美术类男性为26.3%,女性为73.7%;舞蹈类男性为18.9%,女性为81.8%;语言类男性为54.8%,女性为45.2%。美術类、舞蹈这两项专长男女倾向悬殊较大。

    2.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吸引程度

    理工类学生依次为器乐类(24.1%)、声乐类(16.7%)、舞蹈(11.5%)(占比小于10%的依次为美术类、语言类、写作);经管类学生依次为器乐类(21.7%)、舞蹈(17%)、声乐类(13.2%)(占比小于10%的依次为美术类、语言类、写作);文史类学生倾向拥有的艺术专长依次为器乐类(23.5%)、声乐类(11.8%)(占比小于10%的依次为舞蹈类、美术类、语言类、写作);教育类依次为器乐类(66.7%)、语言类(33.3%)、舞蹈(33.3%)和声乐类(33.3%);不同专业的高校生倾向略有不同,但存在明显的共性,器乐类对学生们而言是最具吸引力的,写作的吸引力程度最低。

    3.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吸引程度

    在本科一年级和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中,器乐类专长占比最高,分别为本科一年级的24.5%及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50%。研二学生中想拥有语言类专长的比例达到37.5%;在研三学生中,想拥有语言类专长和声乐类专长的人数比例均为33.3%,对于低年级高校生,更能引人注目艺术专长更得到他们的青睐,而对于高年级即面临就业压力的高校生,实用性强的艺术专长是他们更渴望的。

    (二)影响因素

    1.心理因素

    (1)个人兴趣。在没有专长学生中,对主持/话剧表演感兴趣的占3%,希望学习主持/话剧表演的占10%,存在对主持/话剧表演不感兴趣,但却希望学习该专长的情况;对学习街舞/交谊舞/民族舞感兴趣的占6%,希望学习舞蹈的占18%,同样存在对舞蹈没有兴趣却希望拥有该项专长的情况。

    (2)学习目的。在没有专长且希望学习艺术专长的学生中,33%为了休闲娱乐,放松身心;29%为了提升自身修养;18%为了提高生活质量;15%为了了解背景知识,丰富阅历;5%为了办活动。

    (3)自身阻碍。在没有专长且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中,35%“没有时间”,24%“无法坚持练习”,18%“没有资源”,14%“没有天赋”,5%“年纪太大”,4%“不感兴趣”。

    2.行为因素

    (1)是否学过艺术课程。37.29%的曾经在小学、初中的学校课程设置中接触过艺术课程;44.07%的曾上过艺术类课外班,但没有坚持;18.64%的从未接触过艺术类课程。并且在从未接触过艺术类课程的学生中,不愿拥有艺术类专长的比例最大。

    (2)参与频率。64.09%的学生偶尔参加艺术活动,12.15%几乎从不参加。相对于“每天都有”、“每周都有”和“偶尔参加”艺术活动的高校生来说,几乎从不参加艺术活动的高校生中不愿意拥有艺术专长的比例最大,为13.6%。

    (3)个人效率。在认为自己有一定课余时间的高校生中,“合理利用时间,效率很高”的高校生群体希望学习的艺术专长依次为器乐类、声乐类、舞蹈类、美术类和语言类,认为自己“没有合理利用时间,但尽力在做”的高校生群体希望学习的艺术专长依次为器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声乐类、语言类,“没有合理利用时间,想做很多事情但有拖延症”的高校生群体希望学习的艺术专长依次为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语言类、美术类。自身时间利用率不高的高校生更倾向学习条件少、门槛低的艺术专长,他们最希望学习的是声乐或语言类的专长,同时不希望拥有艺术专长的人数占比也最大。

    3.环境因素

    (1)父母态度。“希望孩子有艺术专长,当作兴趣爱好”的父母占45.3%,对于这部分学生声乐类,美术类、舞蹈的吸引力较高;相反,父母不希望孩子有艺术专长、认为艺术专长耽误时间且没什么用的占4.97%,语言类吸引程度最高,达33.3%。

    (2)课业压力。在课余时间“非常充裕,有足够的时间”的高校生中器乐类的吸引力相对较小,比例为20%;而声乐类和美术类的吸引力较大,所占比例为40%。

    三、结果分析

    (一)随着年龄增长,实用性艺术专长更具吸引力

    对于刚进入新的环境和学习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他们更希望尝试一些以前未曾涉足过的且可以轻易引人注目的领域,比如器乐演奏、唱歌、舞蹈等。这些专长的特性是表演效果好、更容易得到关注和喝彩。其一是在高中时期,学习本身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精力,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和尝试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其二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可支配,可以选择时间成本高的艺术专长。其三是新生进入学校新环境后,需要迅速结识朋友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兴趣爱好的学习则是进行社交的好路径。

    而年龄较大、即将进入社会的高年级学生则更倾向主持、朗诵这些与语言、口才相关的专长。这些专长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在生活、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尤其是在求职面试、科研展示、商务沟通中,这些专长可以提升仪态、谈吐、气质,使学习者更具社会价值。产生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相比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有着更多参加社团组织、团队合作、答辩展示、兼职实习等校内外活动经历,他们更了解哪类技能专长比较实用,可以提升做事效率、获得有效沟通、塑造良好形象等。相比于器乐演奏、舞蹈等只能在特殊场合下展示的艺术专长,丰富的阅历让高年级学生意识到语言能力应用范围更广、应用价值更大,能够带来更多的成功与机遇。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就业、独立进入社会压力,他们倾向于选择能快速提升个人竞争力、时间成本低的艺术专长。在校期间通过语言类专长的学习、表演,是快速提升语言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主持、朗诵、话剧表演这类的艺术专长对高年级的学生吸引力更大。

    (二)自控力差的学生更倾向于门槛低、限制少的艺术专长

    自控力差的学生有难以坚持练习、易偷懒、易放弃的特点,他们欠缺执行力,并且时间管理的能力较弱。对于这类学生来,器乐类、舞蹈类、美术类等艺术专长学习门槛高、学习条件限制多、付出的成本高,并且需要专门的设备、场所,例如乐器、练功服装、练习房等,这让他们望而却步。同样因为时间管理差,他们也认为自己没有完整时间去可以安排学习专长。相比而言,声乐类、语言类艺术专长所需要的条件相对较少,不需要过多的硬件设备支持,练习较为方便。而当他们坚持不下去、放弃学习时所付出的成本也较低,因此这类学生更倾向选择声乐、语言类艺术专长。

    (三)与艺术接触少的高校生更不易被艺术专长吸引

    在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以及平时几乎从不参加艺术活动的高校生中,不愿意拥有艺术特长的高校生比例最高。在与这些受访者深入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部分高校生因为缺乏可以很好认知艺术的环境,导致他们普遍认为学习艺术门槛高、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帮助、并且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无法欣赏,认为艺术与自身还是存在着鸿沟。这种认知的不足导致了对学习艺术专场敬而远之。并且,他们拒绝参与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如参观画展、听音乐会、观赏舞台剧等,以“对艺术没兴趣”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实则因欣赏不了受到他人嘲笑,进一步表现为自己找借口不去尝试接触艺术专长。

    (四)父母对艺术的态度影响高校生选择艺术专长类别

    在父母不希望孩子有艺术专长、认为艺术专长耽误时间且没什么用的高校生中,朗诵/主持/话剧表演对于这部分高校生吸引程度最高,父母的“艺术无用”的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这部分高校生,他们接受了父母的观念,认为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专长只是一种娱乐和放松,且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学习这些专长是种浪费。而主持、朗诵这些专长更为实用,此外,学习这些在他们眼中务实、能迅速应用到生活中的专长也更容易得到父母的支持。

    而在父母希望孩子有艺术专长、并希望当作兴趣爱好的高校生中,对唱歌、舞蹈、绘画雕塑都有着追求意愿,从数据来看,他们对“希望学习什么艺术专长”的答案数量更多、种类也更广泛。这部分高校生的家长将学习艺术专长看作是提升孩子品味与人生乐趣的重要途径,希望孩子在学业、工作之外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高校生在观念上认为艺术专长是美的、好的、值得追求的,因此他们有着对艺术专长强烈的追求意愿,在选择艺术专长时以个人兴趣和能够帮助自己形成个性化审美为标准,愿意学习的艺术专长更为多样。

    (五)器乐类专长更具吸引力

    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業类型的高校生中,被器乐演奏这一艺术专长吸引的人数均占据了大多数,接近三分之一的高校生将“器乐演奏”列入了自己希望学习的艺术专长。学习器乐演奏是即学习乐器演奏方法、技能与表现方式,有助于提升音乐素质,例如在器乐演奏中需要学会识谱,控制音高、音强、节奏、速度、音色、音量,因此器乐演奏被认为是通向音乐殿堂更专业、权威的道路[1],其价值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受到了学校、家长的重视,相比于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专长,普及性更高。

    高校生对艺术专长的认识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由于接触程度较高,很多高校生心目中“器乐演奏”就是艺术专长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在网络、电视、广播、展览等媒体传播过程中,“器乐演奏”经常与“艺术”“高雅”“美”“涵养”等词汇一起出现,相比较于唱歌、主持、表演,器乐演奏在人们心中被赋予更高雅的定位,因而更易得到高校生们的青睐。

    四、意见与建议

    (一)学校要针对学生需求提供资源,并给予正确引导

    高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与艺术接触的机会的水平是高校的软实力之一。为使学生艺术视野更宽广、拥有更多选择,学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开设更为丰富的艺术选修课,有针对性地为不同需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堂。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利用兴趣提升学生艺术素质。例如: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朗诵、演讲等实用艺术专长课程,以提高他们的口才与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更加自信的走入社会;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乐器、舞蹈、绘画、书法、写作等类型的艺术专长课程,一方面满足他们寻找兴趣相同朋友的人际需要,另一方面给他们选择的平台,以帮助他们认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

    (2)与音乐类高校搭建资源平台,引入长期、健全的器乐培养课程。现存很大一部分高校生希望学习器乐演奏,但高校所设课程或是局限于器乐演奏赏析,无法满足学生对器乐演奏实践的需要,或是学时设置短,学生仅能得到入门指导。建议高校引入音乐学院的老师或具有一定水平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为希望学习器乐演奏的高校生提供系统、深入学习的机会。

    (3)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正视艺术专场。虽然目前高校艺术活动丰富多样,朗诵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唱比赛和器乐团、舞团演出多种多样,但参与者大多为有一定专长基础的学生,不能吸引那些与艺术接触甚少或怀有一定抗拒心理或认为艺术无用的学生。因而高校在举办艺术活动时,应加强思想引导与宣传,使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主动了解、参与艺术活动,提升高校生综合素质。

    (二)学生应正视艺术专长,加强自控力

    (1)针对部分高校生对艺术接触程度低、对艺术存在误解的现状,建议高校生以积极心态对待艺术专长,利用学校及学生组织提供的接触艺术的平台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因为自身对艺术的陌生而产生畏惧与抗拒心理,在亲自接触艺术之前不盲目听从父母朋友等可能存在的“艺术无用论”。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扩充,更在于人格的完善培养,高校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注艺术、参与其中,有利于在艺术实践发掘自我、培养情怀,减少偏见,给自己更多选择。

    (2)面对自身有学习艺术专长的意愿,却因时间利用率低而不能学习的情况,建议高校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通过提高自身自控力来提高时间利用率;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对想要做的事情有所取舍,增加可用时间总量,不让“想做却没有去做”限制选择艺术专长的范围、成为追求艺术专长的障碍。

    (三)家长应调整观念,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1)家长对艺术的片面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投射在孩子身上,影响孩子对艺术的态度,进而影响孩子自身人格的健全度以及审美、创造美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在观念上,家长要正视艺术专长,不将自己的喜恶观念强行灌输给孩子。在素质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的趋势下,家长要认识到,知识素质不能够替代艺术素质、人文素质,因而“希望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学习艺术专长会耽误学习”的观念是片面的。

    (3)应建立宽容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以便孩子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不了解就谈不上兴趣,家长应在家庭条件许可范围内多引导孩子观赏、参与艺术活动,从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为孩子提供更大的选择的平台,进而提高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结语

    本文得出了高校生在追求藝术专长时的需求现状以及对艺术的认知状态,为提高高校生艺术素质提出了对策,实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功能将得到普遍认同,艺术素质的价值将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的文化素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缙,何圣伦.生态美: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的文化价值[L].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杨立忠.学校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

    [3]王英奎.关于学校艺术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