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M-PHG技术在国Ⅵ标准清洁汽油生产中的应用 |
范文 | 王宝成 陶磊 宋丽丽 张宸豪 任海波 赵悦
摘 ?????要:针对汽油国Ⅵ质量标准升级的需要,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催化汽油加氢改质降烯烃M-PHG技术(前身M-DSO技术),自2016年开始先后在中石油三家炼厂进行了国Ⅵ工业应用,从工业装置的日常运转及标定数据可以看出,M-PHG技术加工高烯烃含量的劣质催化汽油,在产品硫含量小于10?mg·kg-1的同时,具有烯烃降幅大,辛烷值损失小,装置运行平稳,能够满足中石油炼厂国Ⅵ汽油质量升级的需求,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关 ?键 ?词:M-PHG技术;国Ⅵ标准清洁汽油;降烯烃保持辛烷值;工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Q 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9)11-2694-04 Application of M-PHG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of National Ⅵ?Standard Clean Gasoline ? WANG?Bao-cheng1, TAO?Lei2, SONG Li-li1, ZHANG Chen-hao1, REN Hai-bo1, ZHAO?Yue1 (1.?PetroChina Fushun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aoning Fushun 113001, China; 2.?PetroChina North China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aoning Fushun 11300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upgrading the gasoline quality standard to?national VI?standard, the M-PHG technology (predecessor M-DSO technology) of catalytic gasoline hydroupgrading and olefin reduction developed by PetroChina has been applied in three refineries of PetroChina since 2016.?The daily operation and calibration data of industrial units?showed?that M-PHG technology could?treat?high olefin content inferior catalytic gasoline.?When the sulphur content of the product was?less than 10 mg·kg-1, the technology?had?the advantages of large olefin reduction, small loss of octane number,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unit, which?met the requirement of upgrading gasoline quality to national VI?standard. Key words: M-PHG technology; National VI standard clean gasoline;?Reducing olefine content and maintaining?octane valu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我國汽油组成以催化裂化(FCC)汽油为主,其中硫含量和烯烃含量均较高,在通用的加氢脱硫过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辛烷值损失,导致经济效益的流失[1-12]。 针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国V/国Ⅵ汽油标准对汽油中硫、烯烃含量要求日趋严格,具体指标见表1。2017 年1 月全国开始实施国V 汽油标准,2019年1月全国开始实施更严格的国ⅥA汽油标准,2024年将开始全国执行国ⅥB标准汽油[2]。 中国石油从2000年开始开展FCC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研究,2004年在抚顺石化公司0.15 Mt/a汽油加氢装置完成了TMD全馏分催化汽油加氢降烯烃国Ⅲ工业试验、2009年在某炼厂0.2 Mt/a汽油加氢改质装置上完成M-DSO技术国Ⅳ工业应用试验[13,14],2011年在某炼厂0.6?Mt/a催化汽油加氢装置上进行了M-DSO技术国Ⅳ工业应用,装置平稳运行近五年后,2016年改进升级的M-PHG技术在该装置上进行了第二周期国Ⅴ兼顾国Ⅵ工业应用试验。 2016年M-PHG技术在某炼厂0.4?Mt/a催化汽油加氢装置上进行了国Ⅴ兼顾国Ⅵ工业应用。2018年在某炼厂1.0?Mt/a催化汽油加氢装置上进行国Ⅵ工业应用试验[15,16]。工业应用研究表明:FO-35M催化剂及其升级产品解决了普通加氢技术降硫、降烯烃导致辛烷值大幅降低的问题,该剂通过芳构化、异构化等反应,将汽油中的烯烃组分转化为芳烃、异构烷烃等高辛烷值组分,实现了在大幅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保证辛烷值不损失或略有提高的目标。综上,M-PHG技术能够满足中石油炼厂国Ⅵ汽油质量升级的需求,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文重点介绍M-PHG(前身M-DSO)工艺技术在中国石油三家炼厂国Ⅵ工况下的工业应用情况。 1?M-PHG技术介绍 M-PHG技术,前身M-DSO技术,是中国石油自主研发清洁汽油生产新技术,该技术有机耦合催化裂化汽油分段加氢脱硫、烯烃定向转换等核心技术,可将催化裂化汽油在深度脱硫、降烯烃的同时减小辛烷值损失,主要适用于大幅降烯烃、深度脱硫、保辛烷值需求的炼厂实现国Ⅵ清洁汽油调和组分生产,是目前催化裂化汽油清洁生产技术中降烯烃效果最好技术之一,特别适合于加工劣质高烯烃含量的催化汽油。 图1为M-PHG工艺原则流程图,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经预加氢单元处理后进入分馏塔分割为轻、重两种组分,轻组分去醚化单元,重组分经加氢改质、選择性加氢脱硫后再与醚化汽油混合,作为国Ⅴ/国Ⅵ标准汽油调和组分进入汽油调和池。 其中加氢改质单元,利用FO-35M催化剂的降烯烃及辛烷值恢复功能,最大化减少FCC汽油加氢过程的经济效益损失。 2 ?M-PHG技术工业应用情况 2.1 ?某炼厂0.6?Mt/a汽油加氢装置 该0.6?Mt/a汽油加氢装置于2011年7月建成并一次性开车成功,生产出符合国Ⅲ标准汽油组分。2013年完成国Ⅳ标准汽油生产试验,2013年底装置正式生产国Ⅳ标准清洁汽油。2015年8月装置开始进行国Ⅴ标准汽油生产试验,为汽油国Ⅴ标准质量升级收集数据。2016年装置平稳运行59个月后停工检修,进行了催化剂再生补剂,装置第二周期开工平稳后,2017年完成中期标定,标定数据见表2。 从表2标定数据可以看出,在设计的操作条件下,产品重汽油的硫含量可脱至10 mg·kg-1以下,烯烃降低15.9%,芳烃提高3%,辛烷值增加0.1个单位,产品重汽油质量已达到国Ⅵ标准汽油调和组分要求。 2.2 ?某炼厂0.4 Mt/a汽油加氢装置 该0.4?Mt/a汽油加氢装置于2013年建成并一次性开车成功,采用DSO(PHG)技术,按照国Ⅳ标准设计建设。为应对国Ⅴ标准汽油质量升级,2016年检修期间采用M-PHG技术对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主要内容为新增一台辛烷值恢复反应器,并对换热流程进行了适当调整,装置顺利开车,生产出国Ⅴ标准清洁汽油组分。2018年7月,为适应国ⅥA汽油质量标准生产需求,对操作条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于12月份进行了国ⅥA工况标定,标定数据见表3。 从表3标定数据来看,在设计的操作条件下,产品重汽油的硫含量由351.8?mg·kg-1降至10 mg·kg-1以下,烯烃降低10.3%,芳烃提高4.0%,辛烷值损失1.6个单位,折合成全馏分汽油计算辛烷值损失1.0个单位,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国ⅥA标准调和汽油组分的要求。 2.3 ?某炼厂1.0 Mt/a汽油加氢装置 该汽油加氢装置2013年建成,生产能力0.7?Mt/a,采用DSO技术,按照国Ⅳ标准设计建设,2013年7月一次开车成功。2016年完成适合国Ⅴ标准清洁汽油生产的技术改造,主要增加了一台补充脱硫反应器,国V标准工况稳定运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辛烷值损失小、液收高、能耗低。 为全面实现国VI汽油质量升级,2018年大检修期间,该厂按照M-PHG催化汽油加氢改质技术工艺流程,对原0.7?Mt/a汽油加氢装置实施工艺及1.0 Mt/a处理能力的扩能改造,改造主要内容为新增一台辛烷值恢复反应器,并对换热流程进行了适当调整,从而解决该炼厂汽油池烯烃含量超标、辛烷值不足的矛盾。 本次M-PHG技术工业应用,首次采用了中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免活化硫化态催化剂,2018年11月装置开车,开工过程用直馏汽油打通全流程并冲洗系统,升温到设计温度后开始钝化、切换原料继续升温,36?h后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装置进入稳定运行状态。新一代免活化硫化态M-PHG技术与原氧化态M-PHG技术相比,开工过程可节约催化剂的干燥、硫化等工序140?h,并且减小了催化剂硫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设备腐蚀等各种风险。 为考察装置运行情况及寻找最佳的操作条件,在开工一个月后对装置进行了初期标定,改造前后标定数据见表4。 由表4标定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国V工况操作条件下,全馏分催化汽油的硫含量由110.77 mg·kg-1降至14.6?mg·kg-1,烯烃降低5个单位,辛烷值损失1.1个单位,装置综合能耗15.88?kg?Eo/t,液收99.8%,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而在国ⅥA工况操作条件下,全馏分催化汽油的硫含量由107.94 mg·kg-1降至7.14?mg·kg-1,烯烃降低12.05个单位,辛烷值损失0.69个单位,装置综合能耗13.78?kgEo/t,液收99.33%,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考核指标要求,优于国V工况。 在装置未改造前,该厂通过在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MIP技术,同时调整PHG工艺条件进行汽油国Ⅵ工况条件试验,在烯烃满足国Ⅵ标准出厂调和要求的情况,辛烷值损失高达4个单位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炼厂经济效益,因此决定采用M-PHG工艺,进行装置改造。 综合国Ⅵ工况初期标定结果,说明FCC汽油加氢改质FO-35M及其改进催化剂降烯烃、保辛烷值性能优异,虽然M反应器反应温度相对较高,但热量合理回收利用后,装置综合能耗非增反降,进一步证明M-PHG清洁汽油生产技术经济实用,是中国石油劣质催化汽油国Ⅵ质量升级最优解决方案。 3 ?结 论
参考文献: [1] 朱渝,王一冠,陈巨星,等.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工业应用试验[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12):6-10. [2] 陈鑫,蔡卫,于向真,等.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系列催化剂工业试生产及应用[J].工业催化,2005,13(6):18-21. [3] 段为宇,赵乐平,刘继华,等.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OCT-M 的工业应用[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36(5):9-10. [4] 高金森,徐春明,白跃华.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反应过程规律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35(8):41-45. [5] 胡永康,赵乐平,李扬,等. 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芳构化烷基化降烯烃技术的开发[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1):1-4. [6] 趙乐平,胡永康,李扬,等. FCC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新技术的开发[J]. 工业催化,2004,12(4):24-26. [7] 石振东,崔德强,霍东亮,等. 高硫FCC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DSRA技术开发[J]. 工业催化,2008,16(4):40-42. [8] 兰玲,鞠雅娜.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DSO)技术开发及工业试验[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41(11):53-56. [9] 张建忠.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的途径[J].石油规划设计,2006,17(1):5-8. [10]张国磊,高金森,梁咏梅,等.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纵横,2003,17(8):1-4. [11]段为宇,姚运海,赵乐平,等. ?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应用[J].当代化工,2006,35(1):34-36. [12]石冈 ,范煜,鲍晓军,等.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GARDES技术的开发及工业试验[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3,44(9):66-72. [13]王晓,霍东亮,冯振学,等. ?FCC汽油加氢改质TMD技术工业应用试验[J]. 当代化工,2008,37(5):490 -493. [14]王宝成,霍东亮,崔德强,等.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M2工业再生及TM2-DSO技术工业应用[J].现代化工,2010,30(8):59-61. [15] 赵悦,FO-35M催化剂在乌石化0.6Mt/a汽油加氢工业装置应用[J]. 石油化工,2017,46(9):1203 -1208. [16]张超群,催昕宇,贺新.M+DSO工艺在玉门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装置的应用[J].当代化工,2017,46(12):2563-25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