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范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多种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也逐渐成为数学课堂备受追捧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体验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以能否做对习题、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最终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时间与交流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生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现状

    1.小组分配不合理,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受教学环境的影响,诸如教室空间有限,学生人数过多,加之传统课堂教学多是采用插秧式坐法,为了方便实施,小组合作通常前后桌自成一组。这种分组方式,如不事先作出预期调整,则会忽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已有水平差异,也会导致小组间因差距过大,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的信心。如果一组内,差生较多,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则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再如一组内成员性格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在交流汇报时,则不能充分表达本组的意见,也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小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加强组间交流,通过聆听、分享,深化对问题解决的思考,力求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如果小组内成员参与度较低,则会影响该组成员在小组评价过程中的学习乐趣。由于小组内成员之间存在基础差异,加上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会导致基础较差的同学较难理解其他同学的思路,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長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仅为发言积极同学提供了机会,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参与,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1.完善组间分配机制

    组内成员分配应基于教师对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的观察,通过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课堂活跃程度、表达能力、听讲程度、特长,以及平时表现,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配。对每个小组内成员而言,组内成员都是小组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帮手。在小组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往往能引发头脑风暴,这就确保了每个小组成果的异质性,也能充分展现每个小组的不同想法。

    2.优化组内结构分工

    小组合作能否达到最优的效果,还取决于组内成员分工是否合理明确。正因为组内成员在不同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指的是在组间分配时格外关注的优势差异。组内分工的形式,也可根据学生自身或伙伴间的积极评价,进行有效开展。值得注意的是,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固化组内成员责任分工,会使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活力。为此,定期的重组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变得很有必要。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这一课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思考等方式,体会并区分不同立体图形的特性。如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则需要学生对每一种立体图形逐一进行观察感知,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个人探究环节,纵向的逐一感知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各种立体图形的对比分析。如采用小组合作,可以让小组成员每人选择其中的一种立体图形,在规定的时间独自观察,之后进行组内交流汇报,组内质疑,再在班级里进行组间汇报评比。这样的小组分工,确保了每位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再如教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这一课时,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类时,也可采用小组合作这一方式,可以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介绍不同的责任分工,如操作员需要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学习单上表示出来,讲解员则需总结小组的观点和结论,代表组内进行班级交流汇报。不同的角色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同组同学推荐来确定。力求每位同学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小组内每个成员是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关系,又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习惯。

    3.发挥评价促进学习效能的作用

    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而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是否能保持延续性,则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最终环节。隋洪星认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评价交流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用流畅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小组活动结果的意见,同时还应重视其他学生在经历参与过程中,能否虚心的聆听发言者的评价,并能结合自身的已有知识经验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最后在整个过程中积累经验[1]。

    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与传统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小组合作要求教师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分层评价。在评价机制当中,不仅要关注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效,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变化及发展,通过定量结合定性、结果评价结合过程评价的科学评价机制,对学生加强激励与引导,促使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2]。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及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体验过程,更是一种自主开发、互助互评、共同探究能力的升华,是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2]陈远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9):116.

    作者简介:张杰(1991年-)女,汉族,祖籍河北沧州,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工作于,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天津市和平区30004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