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方院校教学中关于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的必要性研究
范文 刘书伟+++王燕+++张耀辉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海南省四所公立本科地方院校在校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海南生源和非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了解状况,阐述了地方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的必要性。
【关键词】特色物种 高校教学 渗透式教学引言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1,2,3]。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地方院校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本地特色物种的发展壮大和保护,能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5],是海南高等学校的一种特色化教学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南四所省属本科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针对海南省特色物种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槟榔和灵芝的相关知识设置成问卷,每个物种设置成10个问题,答对一个问题计10分,得分0~30分定义为“不知”,40~70分定义为“略知”,80~100分定义为“悉知”。对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和海南医学院发放调查问卷均为300份,分别回收:276份、288份、295份、284份,回收率分别是:92.0%、96.0%、98.3%、94.7%;其中有效问卷分别是:268份、281份、292份、275份,有效问卷分别占发放问卷的89.3%、93.7%、97.3%、91.7% 。对所回收的问卷以是否为海南生源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大学所在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状况
2.1.1 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不够
地方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地方,但由于在中学阶段具有升学压力,对学校以外的事情了解不多,出现学生对本地的特色物种认识不够。表1显示,学生对降香黄檀的认识较好地为琼州学院的学生,但其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仅为14%;对槟榔和灵芝认识最好的为海南医学院的学生,其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分别是34%和38%,原因是槟榔和灵芝均为中药,与该校专业相关,所以认识程度较高。其他三所高校学生对槟榔和灵芝认识程度最高的均为琼州学院的学生,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百分比分别为19%和17% 。
2.1.2 省属重点大学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程度比其他地方院校更差
表1显示,四所地方院校中,除海南医学院因专业相关,其学生对这三种特色物种认识较好外,其他三所院校对这三种特色物种认识都较差,认识程度达到“悉知”比例最高的也未达到20%;其中最差的是海南大学,说明了相对较好的院校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掌握的较差。
2.2 非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状况
2.2.1 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更差
表1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对百分比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特色
物种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琼州学院 海南医学院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降香
黄檀 45 49 6 39 53 8 30 56 14 31 58 11
槟榔 41 50 9 34 51 15 27 54 19 5 61 34
灵芝 36 59 5 40 47 13 36 47 17 8 54 38
表2显示,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的特色物种认知程度非常差,除海南医学院因专业相关认识较好外,其他三所院校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几乎不了解,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最高比例为4%;结合表1和表2得出,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认识程度高于非海南生源的学生。
表2: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对百分比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特色
物种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琼州学院 海南医学院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降香
黄檀 68 31 1 63 35 2 54 42 4 18 74 8
槟榔 62 36 2 59 38 3 60 38 2 16 58 26
灵芝 71 28 1 59 41 0 64 33 1 21 50 29
2.3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教学的必要性
表1与表2充分显示了地方院校学生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掌握非常差,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缺乏,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针对特色物种开展相关的特色业务,不利于服务农业和林业,从而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显得尤其必要。
2.3.1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有利于开发本地的特色农业
地方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将成为本地的精英,如果掌握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槟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海南本地精英们早期未对特色的槟榔产生兴趣,出现“槟榔产在海南,加工在湖南”的局面,致使海南丧失槟榔加工的机会。
2.3.2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保护特色物种
由于缺乏对濒危特色物种的了解,淡化了对濒危种的保护意识,甚至对濒危种进行破坏。20世纪70年代,由于缺乏对降香黄檀了解,有人用降香黄檀木材提炼一种廉价的精油,甚至有的农民把降香黄檀当柴烧,导致了降香黄檀木材的匮乏,目前降香黄檀价格贵比黄金。
2.3.3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宣传本地物种
通过在课堂上渗透本地特色物种知识,能提升特色物种的知名度。不仅能提高本地生源的学生对特色物种的了解,也能通过外地生源的学生把该物种的信息带出海南省,有利于扩大宣传特色物种。
2.3.4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某些特色物种可以制作工艺品,降香黄檀制品是价值极高的精品,通过课堂对降香黄檀知识的渗透,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降香黄檀制品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5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不可能一直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当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的时候,通过在课堂上对本地特色物种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3.6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了解本地的风俗人情
特色物种一般都承载着本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课堂对该物种知识的渗透,能使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例如海南的特色植物槟榔、椰子等承载着黎苗文化,并构成海南特有的农业景观、民族风情和热带风光。宋代《岭外代答》记载:“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此外,海南有些地方青年男女以槟榔为定情物。研究和学习这些热带植物所孕育的椰岛文化,有利于发扬和传承黎苗文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地特色物种就是本地最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农业和林业方面,也延伸到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地方院校作为肩负培养本地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就要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不断渗透本地特色物种知识,使其充分了解本地的特色物种,培养他们对本地特色物种的兴趣,使他们毕业后能利用本地的资源为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议
3.2.1 确保对生物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生物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农业的主力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专业特长,但是,他们的课程设置也不可能涉及详细的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对该类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特色物种开发的能力。
3.2.2 积极对旅游业和加工业等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旅游业和加工业等专业的学生是本地特色物种开发的潜在主力军,他们对本地特色物种资源知识相对更显缺乏,对该类学生在课堂上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3.2.3 扩大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其他专业尽管表面上与特色物种关系不密切,但对他们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有利于他们为本地的农业、林业、旅游业和加工业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 4) : 55-57.
[2]尚爱英,张新敏. 国内外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J].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45-147.
[3]杨小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31-35.
[4]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5] Tomasello,Michael. Do Young Children Have Adult Syntactic Competence[J]. Cognition,2000(74):209-253.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海南省四所公立本科地方院校在校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海南生源和非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了解状况,阐述了地方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的必要性。
【关键词】特色物种 高校教学 渗透式教学引言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1,2,3]。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地方院校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本地特色物种的发展壮大和保护,能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5],是海南高等学校的一种特色化教学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南四所省属本科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针对海南省特色物种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槟榔和灵芝的相关知识设置成问卷,每个物种设置成10个问题,答对一个问题计10分,得分0~30分定义为“不知”,40~70分定义为“略知”,80~100分定义为“悉知”。对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和海南医学院发放调查问卷均为300份,分别回收:276份、288份、295份、284份,回收率分别是:92.0%、96.0%、98.3%、94.7%;其中有效问卷分别是:268份、281份、292份、275份,有效问卷分别占发放问卷的89.3%、93.7%、97.3%、91.7% 。对所回收的问卷以是否为海南生源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大学所在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状况
2.1.1 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不够
地方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地方,但由于在中学阶段具有升学压力,对学校以外的事情了解不多,出现学生对本地的特色物种认识不够。表1显示,学生对降香黄檀的认识较好地为琼州学院的学生,但其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仅为14%;对槟榔和灵芝认识最好的为海南医学院的学生,其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分别是34%和38%,原因是槟榔和灵芝均为中药,与该校专业相关,所以认识程度较高。其他三所高校学生对槟榔和灵芝认识程度最高的均为琼州学院的学生,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百分比分别为19%和17% 。
2.1.2 省属重点大学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程度比其他地方院校更差
表1显示,四所地方院校中,除海南医学院因专业相关,其学生对这三种特色物种认识较好外,其他三所院校对这三种特色物种认识都较差,认识程度达到“悉知”比例最高的也未达到20%;其中最差的是海南大学,说明了相对较好的院校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掌握的较差。
2.2 非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状况
2.2.1 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更差
表1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对百分比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特色
物种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琼州学院 海南医学院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降香
黄檀 45 49 6 39 53 8 30 56 14 31 58 11
槟榔 41 50 9 34 51 15 27 54 19 5 61 34
灵芝 36 59 5 40 47 13 36 47 17 8 54 38
表2显示,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的特色物种认知程度非常差,除海南医学院因专业相关认识较好外,其他三所院校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几乎不了解,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最高比例为4%;结合表1和表2得出,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认识程度高于非海南生源的学生。
表2: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对百分比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特色
物种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琼州学院 海南医学院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降香
黄檀 68 31 1 63 35 2 54 42 4 18 74 8
槟榔 62 36 2 59 38 3 60 38 2 16 58 26
灵芝 71 28 1 59 41 0 64 33 1 21 50 29
2.3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教学的必要性
表1与表2充分显示了地方院校学生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掌握非常差,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缺乏,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针对特色物种开展相关的特色业务,不利于服务农业和林业,从而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显得尤其必要。
2.3.1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有利于开发本地的特色农业
地方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将成为本地的精英,如果掌握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槟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海南本地精英们早期未对特色的槟榔产生兴趣,出现“槟榔产在海南,加工在湖南”的局面,致使海南丧失槟榔加工的机会。
2.3.2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保护特色物种
由于缺乏对濒危特色物种的了解,淡化了对濒危种的保护意识,甚至对濒危种进行破坏。20世纪70年代,由于缺乏对降香黄檀了解,有人用降香黄檀木材提炼一种廉价的精油,甚至有的农民把降香黄檀当柴烧,导致了降香黄檀木材的匮乏,目前降香黄檀价格贵比黄金。
2.3.3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宣传本地物种
通过在课堂上渗透本地特色物种知识,能提升特色物种的知名度。不仅能提高本地生源的学生对特色物种的了解,也能通过外地生源的学生把该物种的信息带出海南省,有利于扩大宣传特色物种。
2.3.4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某些特色物种可以制作工艺品,降香黄檀制品是价值极高的精品,通过课堂对降香黄檀知识的渗透,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降香黄檀制品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5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不可能一直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当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的时候,通过在课堂上对本地特色物种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3.6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了解本地的风俗人情
特色物种一般都承载着本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课堂对该物种知识的渗透,能使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例如海南的特色植物槟榔、椰子等承载着黎苗文化,并构成海南特有的农业景观、民族风情和热带风光。宋代《岭外代答》记载:“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此外,海南有些地方青年男女以槟榔为定情物。研究和学习这些热带植物所孕育的椰岛文化,有利于发扬和传承黎苗文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地特色物种就是本地最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农业和林业方面,也延伸到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地方院校作为肩负培养本地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就要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不断渗透本地特色物种知识,使其充分了解本地的特色物种,培养他们对本地特色物种的兴趣,使他们毕业后能利用本地的资源为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议
3.2.1 确保对生物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生物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农业的主力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专业特长,但是,他们的课程设置也不可能涉及详细的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对该类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特色物种开发的能力。
3.2.2 积极对旅游业和加工业等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旅游业和加工业等专业的学生是本地特色物种开发的潜在主力军,他们对本地特色物种资源知识相对更显缺乏,对该类学生在课堂上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3.2.3 扩大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其他专业尽管表面上与特色物种关系不密切,但对他们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有利于他们为本地的农业、林业、旅游业和加工业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 4) : 55-57.
[2]尚爱英,张新敏. 国内外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J].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45-147.
[3]杨小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31-35.
[4]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5] Tomasello,Michael. Do Young Children Have Adult Syntactic Competence[J]. Cognition,2000(74):209-253.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海南省四所公立本科地方院校在校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海南生源和非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了解状况,阐述了地方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的必要性。
【关键词】特色物种 高校教学 渗透式教学引言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1,2,3]。地方院校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地方院校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本地特色物种的发展壮大和保护,能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5],是海南高等学校的一种特色化教学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南四所省属本科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针对海南省特色物种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槟榔和灵芝的相关知识设置成问卷,每个物种设置成10个问题,答对一个问题计10分,得分0~30分定义为“不知”,40~70分定义为“略知”,80~100分定义为“悉知”。对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和海南医学院发放调查问卷均为300份,分别回收:276份、288份、295份、284份,回收率分别是:92.0%、96.0%、98.3%、94.7%;其中有效问卷分别是:268份、281份、292份、275份,有效问卷分别占发放问卷的89.3%、93.7%、97.3%、91.7% 。对所回收的问卷以是否为海南生源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大学所在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状况
2.1.1 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不够
地方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地方,但由于在中学阶段具有升学压力,对学校以外的事情了解不多,出现学生对本地的特色物种认识不够。表1显示,学生对降香黄檀的认识较好地为琼州学院的学生,但其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仅为14%;对槟榔和灵芝认识最好的为海南医学院的学生,其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分别是34%和38%,原因是槟榔和灵芝均为中药,与该校专业相关,所以认识程度较高。其他三所高校学生对槟榔和灵芝认识程度最高的均为琼州学院的学生,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百分比分别为19%和17% 。
2.1.2 省属重点大学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程度比其他地方院校更差
表1显示,四所地方院校中,除海南医学院因专业相关,其学生对这三种特色物种认识较好外,其他三所院校对这三种特色物种认识都较差,认识程度达到“悉知”比例最高的也未达到20%;其中最差的是海南大学,说明了相对较好的院校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掌握的较差。
2.2 非海南生源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状况
2.2.1 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的认识更差
表1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对百分比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特色
物种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琼州学院 海南医学院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降香
黄檀 45 49 6 39 53 8 30 56 14 31 58 11
槟榔 41 50 9 34 51 15 27 54 19 5 61 34
灵芝 36 59 5 40 47 13 36 47 17 8 54 38
表2显示,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的特色物种认知程度非常差,除海南医学院因专业相关认识较好外,其他三所院校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几乎不了解,认识程度达到“悉知”的最高比例为4%;结合表1和表2得出,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认识程度高于非海南生源的学生。
表2:非海南生源的学生对海南特色物种知识的掌握(对百分比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特色
物种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琼州学院 海南医学院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不知(%) 略知(%) 悉知(%)
降香
黄檀 68 31 1 63 35 2 54 42 4 18 74 8
槟榔 62 36 2 59 38 3 60 38 2 16 58 26
灵芝 71 28 1 59 41 0 64 33 1 21 50 29
2.3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教学的必要性
表1与表2充分显示了地方院校学生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掌握非常差,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缺乏,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针对特色物种开展相关的特色业务,不利于服务农业和林业,从而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显得尤其必要。
2.3.1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渗透有利于开发本地的特色农业
地方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将成为本地的精英,如果掌握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槟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海南本地精英们早期未对特色的槟榔产生兴趣,出现“槟榔产在海南,加工在湖南”的局面,致使海南丧失槟榔加工的机会。
2.3.2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保护特色物种
由于缺乏对濒危特色物种的了解,淡化了对濒危种的保护意识,甚至对濒危种进行破坏。20世纪70年代,由于缺乏对降香黄檀了解,有人用降香黄檀木材提炼一种廉价的精油,甚至有的农民把降香黄檀当柴烧,导致了降香黄檀木材的匮乏,目前降香黄檀价格贵比黄金。
2.3.3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宣传本地物种
通过在课堂上渗透本地特色物种知识,能提升特色物种的知名度。不仅能提高本地生源的学生对特色物种的了解,也能通过外地生源的学生把该物种的信息带出海南省,有利于扩大宣传特色物种。
2.3.4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某些特色物种可以制作工艺品,降香黄檀制品是价值极高的精品,通过课堂对降香黄檀知识的渗透,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降香黄檀制品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5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不可能一直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当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的时候,通过在课堂上对本地特色物种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3.6 教学中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了解本地的风俗人情
特色物种一般都承载着本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课堂对该物种知识的渗透,能使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例如海南的特色植物槟榔、椰子等承载着黎苗文化,并构成海南特有的农业景观、民族风情和热带风光。宋代《岭外代答》记载:“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此外,海南有些地方青年男女以槟榔为定情物。研究和学习这些热带植物所孕育的椰岛文化,有利于发扬和传承黎苗文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地特色物种就是本地最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仅局限在农业和林业方面,也延伸到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地方院校作为肩负培养本地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就要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不断渗透本地特色物种知识,使其充分了解本地的特色物种,培养他们对本地特色物种的兴趣,使他们毕业后能利用本地的资源为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议
3.2.1 确保对生物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生物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农业的主力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专业特长,但是,他们的课程设置也不可能涉及详细的本地特色物种知识,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对该类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特色物种开发的能力。
3.2.2 积极对旅游业和加工业等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旅游业和加工业等专业的学生是本地特色物种开发的潜在主力军,他们对本地特色物种资源知识相对更显缺乏,对该类学生在课堂上对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3.2.3 扩大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
其他专业尽管表面上与特色物种关系不密切,但对他们进行本地特色物种知识的渗透教学有利于他们为本地的农业、林业、旅游业和加工业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 4) : 55-57.
[2]尚爱英,张新敏. 国内外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J].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45-147.
[3]杨小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31-35.
[4]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5] Tomasello,Michael. Do Young Children Have Adult Syntactic Competence[J]. Cognition,2000(74):209-2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