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园暴力的反思与预防
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竞争力逐渐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国家对教育日渐重视。各地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对教育的投入也日渐加大,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在繁荣的背景之后,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校园暴力问题。校园暴力在近些年来呈现出了高发之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我们要对校园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妥善解决这样一个困扰教育发展、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严峻社会问题。本文首先从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入手,对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法律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校园 暴力 反思

    作者简介:李开霖,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098

    一、 校园暴力的内涵

    近些年,全国各地的校园暴力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中小学更为突出。但是在对于什么是校园暴力,以及相关的问题等却鲜有人能够准确界定,这对于此类问题的预防无疑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我们首先应明确校园暴力的内涵。

    (一) 概念与特征

    关于校园暴力的概念,学界暂无统一的定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里发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 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敲诈、伤害等性质的暴力或非暴力行为。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暴力行为不仅止于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他诸如语言伤害、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生理伤害等。可以说,校园暴力是一个含义极为广泛的概念,内涵极其丰富。

    校园暴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地点的特殊性。校园暴力主要发生于校园内,尤其是在管理更为严格的中小学。通过对发生的伤害事件分析,可以发现,暴力事件主要还是发生于校园内。其次是伤害行为的严重性。近些年发生的暴力行为,呈现出的逐年加重的趋势,杀人事件频频发生。

    (二) 校园暴力的现状

    校园暴力问题在近些年呈现出了持续高发的态势,尤其以中小学更甚,屡屡曝光的伤害事件触目惊心,例如:“西安女生遭裸体殴打,被仙人球扎胸部”、“小学生被打致使脾脏破裂”、“昆明11男生殴打1女生”、“四川乐至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福建南安两初中生3分钟狂扇小学生25个耳光”、“福建芗城北斗中学7男3女扒光一女生,20多个人围观,施暴视频还被上传到互联网上炫耀”,其中最近发生的就是全国震惊的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

    其实像以上恶性校园暴力事件数不胜数,每天都有发生。在网络上随便一搜索,便会得出大量类似的结果。这一起起血腥的校园暴力事件令我们这些成年人都感到发指,当然,如此严峻的形势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何在本来是学生成长乐园的校园成为了如此血腥的地方,原本应该是童稚无邪的少年成为了恶魔般凶残的杀人凶手?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我们。而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对校园暴力的危害以及成因有一个清楚地认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危害性

    1.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校园暴力事件對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暴力事件发生之后,学校不得不疲于应对出现的事件,教学工作直接的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中小学,暴力事件之后的负面影响甚至比事件本身的危害更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素质较差,性格叛逆,好争斗。一旦发生了暴力事件,出现了伤亡结果,学校势必会加紧对学生的管理,而暴力事件对学生所产生的阴影也将久久挥之不去,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课堂,学校既定的教学任务将会受到影响。

    2.直接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当事人本身。在近些年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造成身体的伤害甚至是死亡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在最近的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中,19岁的初中生小刘为所谓的女友出头,伙同几名同学将女友通宿舍的另一个女生堵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不断厮打,造成这名女生浑身多处淤伤,腹部肋骨断裂,最后强行脱掉衣服拍下裸照,并上传在网络上,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可以看到,在校园暴力中不仅一方是受害者,其实双方都会因为暴力事件而成为受害者。被打者的身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失去性命,施暴者也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甚至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

    3.校园暴力使一些原本品行良好的学生成为施暴者:

    校园暴力由于发生场所的特殊性,使得它产生的负面影响久久难以消退。在暴力事件频发的学校,打架斗殴成为一种常态、一种恶劣的校园风气。一些原本品行良好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此以往,就会受到错误的指引,逐渐的成为施暴者。这样的危害更大、影响更深。

    鉴于校园暴力有这样的危害,我们不得不对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还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下文中笔者将对校园暴力的成因展开分析。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的暴力性倾向严重

    对于校园暴力的成因,首先的一个便是社会文化的暴力性倾向。近些年,传统文化不断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固然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结果。但是在这股潮流中,也夹杂着一些对青少年成长颇为不利的因素,暴力因素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织在一起的社会里,中小学生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弱,难以对其加以有选择的吸收,所以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充斥着一些血腥暴力、个人英雄主义、宣扬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书籍和电影,这些被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很容易吸收,由此造成在发生问题时,不通过正当的途径解决,而是通过打架斗殴、通过暴力解决的校园暴力恶性事件。

    (二)缺乏正确解决个人冲突和挫折的能力

    从内在的原因来看,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当前的中小学生在面对冲突和挫折时,未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解决。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通过对大量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会,真正引起暴力事件的原本问题大部分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有的是因为所谓的看不顺眼,有的是因为打小报告,有的是因为插队打饭,种种在成年人看来无关痛痒的问题,在学校里却演变成了动辄导致发生伤害甚至死亡结果的暴力事件,根本的原因就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解决个人冲突和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许在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自己也会追悔莫及。

    (三)法制观念淡薄是根本原因

    以上两点主要是从外部环境和学生的内在因素进行的分析,这些原因总归到一点,还是法制观念淡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致人伤害、死亡事件中,施暴者在实施行为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不计后果的实施了伤害行为,甚至是故意杀人行为。在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规定。因此可以说,法制观念的淡薄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而无视法律,最终也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四)法律的缺位

    我国目前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散见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系统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暴力时,打击力度显然是不够的。而作为最严厉的刑法,在未成年人入罪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仅仅对八种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这对于校园暴力的日渐低龄化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通过对校园暴力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现实中法律的缺位。因此可以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法律途径是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唯一途径。 下文中,笔者将从立法、普法、执法和司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完善立法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与校园暴力有关的法律法规,仅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相关的规定,但是也不完善。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对于未满十四周岁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罪的,仅仅对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贩卖毒品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伴随着犯罪的年轻化与校园欺凌、暴力伤害行为的少儿化。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由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而肆意的实施伤害行为,导致校园暴力这一问题难以根治。并且,随着教育、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未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智力水平远远超出了刑法中关于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因此,对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对于造成严重伤亡结果情节恶劣的行为,即使未满十四周岁,也应追究刑事责任,只在在量刑时予以适当的从轻減轻处罚。这样既能发挥刑法的规制机能,又能充分考虑到犯罪人的自身特殊情况。

    (二)加大普法力度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者在实施虐待、伤害、杀人行为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是造成校园惨案的一大主要原因。鉴于此,学校要加大普法力度,定时开展一些普法讲座,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参观。同时,学生自己也要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遇到事情通过法律的方式解决,不能靠暴力的方式解决。同样的,对于学生的家长也应当进行法律宣传。因为在不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的学生其实是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养成错误的解决问题方式。

    (三)提高执法水平

    执法部门要对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铲除暴力滋生的土壤。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对校园文化可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所中小学附近充斥着太多的娱乐场所,校园文化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执法部分要提高执法力度,清除威胁校园安全、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受到社会暴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校园暴力事件才能实质性的的减少。

    (四)加强对校园暴力的司法打击力度

    近日在美多名中国留学生因对两名女同学拳打脚踢、拍裸照、烫乳头等施虐行为被告上法庭,面临最高“终生监禁”的刑罚。而在我国,却存在着对青少年犯罪的纵容,青少年的犯罪极少加以惩处,即使处罚也存在处罚力度较轻的问题。因而从司法层面上,司法机关对于校园欺凌、暴力中涉及的犯罪行为必须予以严惩,加大法律在青少年中的震慑力,最终通过司法震慑作用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注释:

    此处对校园暴力的概念来自百度互动百科.

    黄伟.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1-3.

    赵瑞达.校园暴力的法律途径解决.法制博览.2016(5).138.

    参考文献:

    [1]李峰.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11).

    [2]王绪强.校园暴力事件的家庭原因及对策.现代教育.2013(10).

    [3]钱文杰.从个案惩处看中美校园暴力惩防体系的差异——兼议中国新型校园暴力预防体系的构建.青少年学刊.201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7: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