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泪两重意 悲喜总关情
范文

    翟翠敏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是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两首,作者一为陆游、一为杜甫。中国诗词,缘情言志,两首古诗皆感情充沛、意味深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尽”和《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涕泪”,无疑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此中蕴含着诗人一腔浓浓的家国情、一片拳拳的怜民意,是“志”的抒发,虽一悲一喜,但都展现了诗人心系苍生的情怀。

    “泪”作为这两首古诗共有的核心意象,展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循“泪”而入意境,从而感受诗的境界,与诗人共享一段深情,获得言和意的真切体验。

    一、循“泪”入诗,初感诗中情

    教起于学,教师的教要缘于学生学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教师不用再不厌其烦地去讲如何读好古诗、如何理解诗意。教师要从高度和厚度上把握教学走向,设计出关键的导向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分析,培养其综合学习素养。

    我们首先从整合的角度看这两首古诗。

    1.整体感知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是对两首诗整体上的解读。学生的探究是开放而多元的,从诗人年龄、时代背景、诗中景物……各个层面都能解读到相同点。这不仅能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所了解,而且能随机补充资料,形成一个广阔而宏大的史实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绪基调,营造深层的解读期待。

    2.聚焦“泪”点

    诗中的“泪”是谁人之泪,为何而流,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学生找到诗中的“泪”——“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初步读懂诗中的人和事,了解遗民之泪为悲、杜甫之泪为喜,并在相关资料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了解古诗背景,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扣“泪”入境,悲喜意几重

    初步感受“悲”“喜”之情,学生的探究欲望已被激发,接下来深入字里行间进一步体悟诗情,可谓水到渠成。

    陆游、杜甫都为大家,用字遣词自是讲究,细细研读,这“泪”之悲喜皆有深意。遗民之悲,实为诗人之悲。陆游一生壮志难酬,空留遗恨,这遗民之“望”、遗民之“泪尽”皆是诗人的悲绪体现。短短的诗行中不仅有悲伤、悲愤、悲叹的诸多情绪,还有悲国、悲民、悲己的家国情怀,一个“泪尽”方能释怀。

    而杜甫之喜,也不仅仅是“涕泪满衣裳”。诗人情感饱满流泻、酣畅淋漓;诗歌意象鲜明欢快,重重叠加。“漫卷诗书”“放歌纵酒”“青春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却下襄阳向洛阳”,让人热血沸腾,随之“涕泪”。后人评价这首诗:“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那么,如何透过诗中之“泪”,在种种意象上品读到诗人更深切的情怀?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分而析之。

    1.体会陆游之“悲”

    扣“泪”入诗:遗民之泪,为何而悲?紧扣核心意象,读透文字,走入诗境,体会诗人悲痛的内心。

    由人及己:在失望与希望之中沉浮挣扎的還有谁?引导学生在遗民和诗人之间建立联系,遗民“南望”泪尽,诗人“北望”梦灭。陆游一生都在渴望能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解救百姓,但是和遗民一样在希望与失望间痛苦徘徊了一年又一年,遗民之泪滴滴都砸在陆游心上,其爱国惜民之情跃然纸上。

    体悟诗情:这首诗还写了什么?怎么看其所写的山河壮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山水自有情。山河有多奇丽壮美,伤感的情绪就有多浓重强烈。一连三追问,反复探究之下,诗人那一颗悲国忧民之心被学生体会得深刻而厚重。

    回归“泪尽”:望眼欲穿之中,60多年过去了,这伤悲的泪怎能不尽呢?那么,王师去哪儿了?此时可补充林升的《题临安邸》,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安误国的愤慨之情。

    一个“泪”字,几多感触。经此层层阅读、探索,学生逐渐对诗歌有了丰富的体悟。

    2.体会杜甫之“喜”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语言特点不同,学习时可以围绕“喜”字展开。

    以“泪”表喜:杜甫之泪,缘何而落?明明大喜,为什么会“涕泪”呢?此问虽浅,但含义颇丰,是杜甫惊喜的情感涌起的第一个浪头,也是揭示杜甫狂喜背后爱国忧民、心存天下情感的着眼点。“涕泪满衣裳”,短短五个字,既有对多年战乱、国家飘零的痛切之情,也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还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艰苦备尝、终于可以归乡的感奋之意。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一时澎湃而来,岂不要“涕泪满衣裳”?

    喜意重重:从哪里还可以读出诗人的喜悦?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和感受,通过想象展现诗人略带夸张的情态。教学要抓住“喜欲狂”这第二个情感高峰来引导学生品读。诗人的“狂”态——“漫卷诗书”“放歌纵酒”“青春还乡”,诗人的“狂”想——“即从”“穿”“便下”“向”,一气贯注,想象飞驰,弹指间心已归乡。

    品读匠心:你觉得作者哪句“喜”写得最为精妙?杜甫此诗出自胸臆,奔涌直泻,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可谓句句匠心独运,用字用词不仅表意深沉,且高度准确。“忽传”如春雷乍响,所以有“初闻”时情感的喷薄而出,“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冠以“白日”,更显“喜欲狂”,诗人不仅大声歌唱,还要畅意纵酒……

    情感就是诗的灵魂。这两首诗情感丰富,用情至深,一唱三叹。悲,句句皆含泪;喜,字字都有情。只有引领学生把握住诗歌的情感,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古诗。

    三、吟“泪”入情,体察真性情

    在这两首古诗中,陆游面对分裂的国家,洒下的是忧国爱民、壮志难酬之泪;杜甫面对失地收复,流下的是乱平民安、激动喜悦之泪。情感内涵不同,但其表达的精神主旨却是相同的。因此,教学可以在主题深度上再做探究引领:比较“遗民泪尽胡尘里”和“初闻涕泪满衣裳”,两位诗人相隔四百多年,有哪些高度一致的品质?他们这强烈的情怀从何而来?

    读懂一首诗,了解一群人。追寻诗人的情怀之源,可以了解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内心。“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夙求”,这种强烈的家国责任感绵延千年,根植在每一代读书人的骨子里。古有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后有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种探究既是对“诗言志”的再认识,也是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和文化基因的培植。

    以相同意象作为教学突破口,把两首经典古诗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教学,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很明显。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清晰的学习路径——自己占有材料,比较体会,探究理解等。所以,这是一条提升学生古诗词自主学习能力、深刻感受诗词魅力的有效途径。

    (本栏责编 莫 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