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师成长离不开科学的激励机制
范文

    何海华

    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育离不开教师,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湛、信念坚定、勤教务实、敢于担当、与时俱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要靠教师自身长期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学校好的制度机制对教师的激励。

    一、打造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始终把打造一支信仰至上、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凡成就大业者,心中必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定会走不远也飞不高。纪伯伦曾说过:“信仰是心中的绿洲。”说明信仰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心中拥有了崇高的信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杂念私心,才能心无旁骛地静下心来钻研教材,探究教法,勤于创新,执著追求,最终成就一番大业。教师只有时刻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挂在心头,胸怀大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乃至名师。

    近代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将不同的人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按照本能或习性做事的人当属自然境界之人;功名至上、追求私利的人应该是十足的功利境界之人;而道德境界的人遵循的是一种自觉的养成和道德规则,它无需外力加以强制。教师和其他社会属性的人一样是客观存在有差别的,人的思想境界千差万别,不可能整齐划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实就是教师修身敬业努力的方向,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高尚师德的分界线。

    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修身敬业,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倡导教师无私奉献,绽放他们的美丽光彩。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由人(教师)来完成的,如何发挥人的管理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全面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关键,而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与学校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教师的事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品质。这里所说的教师的职业品质,其实就是教师的爱岗敬业、崇高信仰等精神品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打造一支信仰至上、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建立一套综合、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健康、科学地发展。

    二、制定年轻教师成长规划

    一所学校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绝对离不开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精力充沛、进取心强,只要学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符合年轻教师实际的成长规划,注重对年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授课水平的培养,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及其他各种有效手段,因势利导,年轻教师就能够快速有效的成长起来。

    学校可为年轻教师制定中长期成长目标规划,让年轻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制定出个人短期的目标规划,找准方向,明确目标,让他们少走弯路,少一些无效的付出。每学期伊始,学校可安排年轻教师上一至二节公开课,根据他们授课质量和水平的不同,合理安排课务。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搞好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如充分利用学校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让年轻教师每学期至少听20节骨干教师的课,让他们从骨干教师身上学到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怀、前瞻先进的授课艺术、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严于律己的敬业精神等。每学期要求他们写出自己听课的收获和心得体会,让年轻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

    从默默无闻的年轻教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名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年轻教师个人的努力,需要年轻教师尊重教育规律,走进教育、读懂教育、脚踏实地地投身教育,也更需要社会、学校给予年轻教师全方位、多层面的条件支持。学校要充分信任、大胆启用创新有为的年轻教师,要乐于做伯乐,慧眼识英才,要在知识深造、高目标诱发、荣誉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大力扶持他们,根据年轻教师的不同才干及学校工作的具体需要及时重用和提拔他们,千万不要因领导者自身的私利而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

    三、以人为本,关爱教师

    著名教育管理专家李希贵曾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学校的管理要植根于教师的客观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例如,教师基本的生活保障可以促进教师的进取发展,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可以赢得同事、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可以收获自我实现的诸多快乐……所有这些现实的需要都可以促使教师朝着管理者指定的方向去努力。

    教师评价也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教师与其经济收入、职务职称、工作成就等切身利益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评价公平、公正、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无疑是激发教师原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评价机制才是合理的、科学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从广义上说,这亦是对教师“以人为本”的内在关怀。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但现有的教育机制导致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各种评价要求、学校以升学率为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叛逆和厌学情绪、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等,让教师们整日心绪不宁,有口难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学校要以人为本,对教师充满关爱情怀,让教师有一种职业的幸福感、事业的成就感、人生的自豪感,这也是他们安教乐教、爱业敬业,构建幸福教育的前提。

    学校要深刻领会“心灵的经营”这句话丰富的内涵,要引导广大教师准确、深刻地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责任,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倾听教师的心声,理解教师的期盼,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抓好教师的“温暖工程”,减轻教师各种压力,还要抓好教师的“形象工程”,让教师有强烈的归属感。同时,还要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善于用美好的愿景去引领,用积极的行动去感召,用有效的制度去激励他们。可以说,以人为本,关爱教师是教师职业永不倦怠、与时俱进的有力保障。

    总之,要帮助教师实现自己人生的诉求和理想,就要挖掘“人文情怀”这一理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理性思考和精神生活,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内在发展而不是由外力作用强制的被动行走。

    (责任编辑 杨晶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