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读图时代文物表情包设计策略探究
范文

    曾伟明

    

    摘要:探究文物表情包的创新设计策略,促进馆藏文物的进一步活化。从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理论为表情包服务入手,进一步探析表情包文化的起源及发展、文物表情包的诞生、文物表情包的设计特色及其意义。提出让文物接近观众、对传统文化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文物表情包创新设计策略。为“文物+表情包”的设计上升到文化的承载提供了全新的契机,激活了观众对文物的了解,提升观众的文化自信,从而为文物表情包的更新迭代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读图时代 文物 表情包设计 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4-0147-03

    引言

    19世纪30年代,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对现代世界图像的奠基》中谈到文字传播形式将会改变,图像时代将要到来。[1]这为“读图时代”的概念诞生奠定了基础,对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风靡整个互联网世界的表情包也不例外,表情包热度的持续攀升,使其逐渐成为年轻一代情感表达的新形式和情绪发泄的重要载体。表情包的问世、发展、成熟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合理利用则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2017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与文物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文物局已采取了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2]让“文物‘活起来”,要与“让文物‘火起来”区分开,将文物至于多维的文化体系中,从物质层到精神层的活化,甚至到行为层的活化,使得文物作为人们互动交流的一部分。因此,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是先解决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的问题,探究“文物+表情包”结合的创新设计策略,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文物、关注传统文化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表情包的发展历程及文物表情包的诞生

    (一)表情包的发展历程

    1.从符号向图像延伸

    1982年9月19日,卡内基一梅隆大学的教师斯考特.法尔曼首次在学校的电子公告板上用字符表情:一)作为笑话的提示。[3]斯考特说:“我把冒号、短横线和左括号排在一起,脑袋偏过来看,就像个笑脸:一)。换成右括号,就像一个皱眉的人:一(。”[3]简称“ASCII符号”后来,日本人更改了ASCII符号,称之为“表情符号”,这是表情符号的初始阶段。然而,在1999年,表情符号迎来了它的新阶段,日本的栗田穰崇以黄色的圆形作为面部表情,开创了风靡整个网络世界的Emoji表情,整个过程概括为“字符一图标一图像”。

    2.从静态向动态延伸

    由于静态表情的局限性,人们对情绪的传递有了更高的要求,直到GIF (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技术的推出,GIF表情的诞生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空缺。GIF图像在当今的社交媒体中占很大的比例,具有良好的叙事功能,并在传达信息时不会显得格格不入。而被认为是最早的GIF动态表情包是2006年12月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某学生创作的“Tuzki"系列动态表情包,开创了动态表情的先河。

    3.从单一向多元延伸

    而随着社交网络上P图文化的兴起、P图工具的简化,简单粗暴式的图片表情逐渐成为网友尤其是年轻人表情达意的最佳选择。[4]近年来表情包花样设计、市场商业化运转的逐渐普及,各种元素成为了表情包设计的热点,如:物品、动物、植物、名人等等,打破了表情包原有的元素单一化。

    (二)文物表情包的诞生

    表情包热潮持续上涨,甘肃省博物馆借势表情包结合馆藏文物进行设计,并利用互联网对其设计产物“文物表情包”进行传播,预示着文物表情包的诞生。甘肃省博物馆网络中心负责人李延强说:“做表情包的效果是希望大家能够更了解甘肃博物馆,更了解文物本身,文物是一种传统,表情包也不能影响文物本身的底蕴”。[5]严肃的馆藏文物在表情包文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不仅让馆藏文物“火”了起来,而且“活”了起来,次举措很好地回应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文物与表情包文化结合的新颖设计形式,使得文物有了新生命,使传统文化在流行文化中焕发出不同的价值。

    二、文物表情包设计的特色

    文物表情包的设计主要呈现出以下四种特点:横向延伸化、再现和表现化、符号消费认同化、短周期高效能化。其新颖的设计特色展现出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的魅力。

    (一)横向延伸化

    如今,文物表情的文案设计不断在转变,文物本身价值的传播不单单是局限在文物图片中,文物圖像的夸张化、艺术化、动态化都成了文物表情的设计形式。文物图像的视觉化设计,大部分都是以文物原本的形象进行创作,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润色,传达的意思也不单单局限于文物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增添文物表情包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很好地构建起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达更加具有文化内涵的视觉信息。如,甘肃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表情包中,“略略略”、“小拳拳捶你胸口”、“我挺你哦”、“hahaha”等配文。故宫淘宝的雍正形象配上“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表情图,娱乐性极强的组合方式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喜爱;紧接着故宫继续创作了崇祯皇帝愁眉苦脸、李清照比着剪刀手、康熙皇帝等卖萌表情,从此开启了故宫品牌年轻之路,带动了故宫文创的销量。这些可爱的词语加上文物萌萌哒的形象,为文物的活化贴上了一个时尚的标签,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吸引年轻人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认识历史文物。

    (二)再现、表现化

    通过表情包“二次创作”,千年文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6]。“再现”与“表现”也是“二次创作”的形式,前者是将不同符号和传达意义的结合过程,扎根于客观事实,偏向对客观的理解和追随;而后者是设计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倾向于表情图像背后的隐喻,为了传达内心的情感往往采用图像夸张变形或动态图形的方法,结合再次创作的理念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如,近期流行的以陶俑、青铜器等文物作为形象绘制的表情包,将原形态化身为骑着“皮皮怪”和跳起“海草舞”的卡通角色。上海博物馆建馆20周年,发布的“文物总动员”系列表情,在微信表情上线。这些再现或表现方式获得用户的广泛好评。

    (三)符号消费认同化

    鲍德里亚认为,图像已经作为人类的自足文化之一。自甘肃省博物馆推出文物表情包之后,“太魔性了!”、“萌萌哒!”、“好顽皮!”等评论不绝于网络中[7]。可见,表情包消费渐渐成为人们交际的一部分,使用者通过表情包消费获得一种自我愉悦感。而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地球村”时代更是如此,是一种潜在的满足和虚拟的消费,不是简单的依托于物质,而是依托在精神层面的认同。如:2017年末,《国家宝藏》的热播,带动了一波文物相关的“智障表情包”的走红,虽然此举与前面所述的表情包有所不同,其内容包含用户自身的特点,系用户在观看节目时截屏再进行配文而成,推动了文物表情包的热度上升潮,是用户自我愉悦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表情包的推动下,博物馆持续走红。

    (四)短周期、高效能化

    表情包文化是一种更新迭代频率极高的流行文化,随着受众心理的变迁,新的表情包样式逐渐涌现。如,2018年流行的卡通萌系表情包,在短短一年内,将其取而代之的是“DIY表情包”。因此,无论是哪一种流行文化在某一时期内都有着有限的寿命,文物表情包也不例外,它仅仅是短周期式的,但不意味着文物表情包会消失,而是会以更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以此同时,文物表情包的创作和传播,首先会明显的提升博物馆文物的知名度,然后博物馆可利用表情包进行文创产品的创作开发,最终打通了文创产品的市场,促进文创产品的售卖。

    三、文物表情包设计的现状

    纵观我国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现状,绝大多数博物馆传播手段单一,大都以接待公众参观、举力、文物展览为主要方式,除非一些大型博物馆能用好数字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活动,在博物馆文化创意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更是寥寥无几。[8]因此,文物表情包的传播,对民族文化的精粹起着不可否认的传承作用,作为历史与现实的沟通桥梁,是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同时,观众对文物表情包的“物极必反”,导致了以下现象的出现。

    (一)内容解读差异现象明显

    文物表情包的诞生在互联网快节奏、知识碎片化趋势面前,表情包施受双方或多或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当施者在使用或传播文物表情包时,该表情包实际上是通过使用者本身赋予的情感进行深加工,受到使用者知识体系和社会背景等元素的影响。而受者在收到该表情包时,依旧是通过受着本身赋予的情感或价值对表情包进行深加工,同样受到受者知识体系的影响。由于每个人受到的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差异,对文物表情包内容的解读自然也存在差异。娱乐与愚蠢和愚昧之间,有时就隔着一层窗户纸[9]。

    (二)文物图像丑化现象频发

    众所周知,文物表情包的图案并非始于今时今日,设计者一旦将其文物表情作品公布于世,表情包图像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大众的眼帘,并为大众所用。由于国内对于文物表情包形象或图案没有明确的版权界定,使得文物表情包版权还处在模糊的状态,导致网络上出现一些恶搞文物的表情包。如,“关公战秦琼”类似的文物图像搞怪行为,对年轻一代的误导不容小觑。虽然文物表情包没有过多的商业价值,但是恶意对文物图像进行丑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文物本身价值的不尊重。

    (三)文化传承弱化现象涌现

    就当前的趋势可见,文物表情包已经融入大众的交流中,各种馆藏文物图像成系列地涌现,同样的文物图像配上不同的文案,忽略对文物历史的解读。预示着当前的文物表情包已经格式化、套路化,根据这些模式“设计”出来的文物表情包,使用起来更具娱乐性,不考虑文物本身的“前世今生”,与文物本身传达的意思或联系有着天壤之别,可谓“物是意非”。导致了大众在日常的网络交际中,对文物表情包的传播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情感,而没有真正感悟文物的历史价值,严重削弱了“文物表情包”文化传承的意义。

    四、文物表情包创新设计策略

    显然,任何一种新兴的流行文化在发展過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难题,文物表情包也不例外,如何体现视觉设计的魅力,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创新,对于设计师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传统文化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10],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将从视觉设计理论出发,探究如何让文物接近观众、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文化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文物表情包创新设计策略,如下:

    (一)推崇公众参与,满足受众心理

    文物的活化之旅,不能缺少施受双方的共同参与。年轻一代的90、00后作为表情包的狂热群体,也是传播表情包的主力军,在他们眼中,表情包趣味性强,传播快捷简便,受众面广,容易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互动。首先,各大博物馆需要确立自身的视觉风格,通过公众参与文物表情包设计,从受众需求出发,删减与传统文化传播无关的元素,保持文物表情包的纯洁性。其次,文物表情包的风格与博物馆文化相融合,充分展现博物馆本身的传统文化气质,体现博物馆与文物元素的相互匹配和统一原则。最后,规范表情包的色彩语言和构图形式,用简练的设计语言对文物的历史意义做出高度的概括,间接引导参与者关注文物,关注传统文化,从而拉近了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以视觉提升自身的吸引力,为沉寂的文物注入年轻的血液和融入来自设计参与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文物表情包的个性化和现代化。换言之,最好的设计就是最合适当前时代的设计。吸引公众的参与,是公众文化自信的表现,是有章可循的历史探索,是为文物活化提供金点子的尝试,是让沉寂已久的文物走下神坛遨游于网络世界的动力。因此,文物表情包的设计从受众心理出发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人,需要年轻的血液。公众参与模式如图1所示。

    (二)倡导元素组合,增强文物故事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1]因此,各大博物馆或文物部门要联合挖掘不用的文物元素,建立文物元素资源库,为文物的传播创作提供素材,应用到表情包的设计中,构建不同朝代文物表情包故事,彰显“古”与“今”的碰撞美。让各类文物元素组合变化,为受众带来新奇感,倡导受众形成与文物表情包相关的视觉信息认同习惯。首先,认可文物表情包元素组合最重要的是避免低俗、否则有损文物尊严,甚至出现反历史的现象。其次,在设计元素组合过程中,要权衡文物的娱乐与严肃之间的关系,文物各色各样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色系、质感都可以使得受众感受特别的视觉体验,因此,强化文物故事性的同时不能本末倒置,要从历史实际出发,尊崇文物原有的造型、色彩、材质,灵活组合、提升文物故事性,以传播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根本。最后,增强文物表情包故事性和趣味性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优化受众的视觉体验,注入设计师的匠心精神,通过文物不用元素的组合,以符合当前时代的视觉形式叙述文物“前世今生”的动人故事。

    (三)融入虚拟技术,提升视觉体验

    进而言之,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历史,了解文物,需要更多部门的协作与参与,需要更多创意和科技的结合。[12]受众是文物表情包上升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见证者,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AR的统筹应用,重视文物表情包的视觉体验,为文物表情包的视觉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为文物故事的分享提供了更震撼的视觉平台,为文物表情包的设计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体现了文物表情包的与时俱进。当然,为了提升文物表情包的动态性和体验性,确保表情包的视觉展现形式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则需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文物+表情包+虚拟技术”的创新设计模式,实现受众身临博物馆,感受科技和传统文化融合的魅力。然而,此创新模式带来的颠覆性视觉体验不仅能够提升受众的文化认同,同时提升了个人的审美水平,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播,进而使受众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感知历史与科技的交互之美。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文物表情包使用的逐渐普及,其信息的传达不能缺少历史文化,设计者在充分研究和理解地基础上深入探究文物表情包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更新颖的设计推动文物的活化,预示着需要更广泛的年轻力量参与其中,不同的文物元素灵活组合、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文物表情包进行设计,让年轻人感受文物的历史文化魅力,让他们对文物亲而近之而非敬而远之。同时要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使得“古”与“今”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才能真正做到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从而解决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冷小红.读图时代的视觉传播特征[J].西部广播电视,2015 (15):8-9

    [2]刘稚亚.让博物馆活起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J].经济,2017 (06):110-111

    [3]笑臉符号之父:网络符号不会威胁中国文化[EB/OL]http://news sohu.com/0070920,n252261433_l. Shtm1

    [4]王书琴.表情包的传播意义解读[J]东南传播,2017 (03):45-48

    [5]郭琳琳多款文物表情包走红——回应:促使大家更了解文物本身[J].区域治理,2019 (15):84-85

    [6]付彪.“千年文物表情包”何以走红[N].河南日报,2018-08-28 (006)

    [7]张一琪.当文物遇上“表情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27 (008)

    [8]樊传果,钱晨文博类表情包的符号认知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9 (02):146-161

    [9]寇勇.文物表情包制作,娱而不能愚[N].科技日报,2019-03-29 (004)

    [10]王琦“文物表情包”让历史可亲近[N].江西日报,2019-04-19 (009)

    [11]李佳霖.“古”“今”一拍即合[N].中国文化报,2019-03-27 (008)

    [12]张彦婷.创意表现让文物“活”起来[N].东方烟草报,2019-07-06 (0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