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范文

    孙红霞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2019年4月期间58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到本次调查中,随机分组,2组患者均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29例患者每天12.5mg,对照组29例患者每天25.0mg,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89.66%vs93.10%)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21.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小剂量用药(12.5mg/d)即可达到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可广泛推广小剂量治疗方案。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4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5-0019(2020)12-058-02

    引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属于良性肿瘤,发病与雌孕激素异常有密切关系,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将其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可及时阻断孕激素的助推作用,从而发挥显著疗效。选取58例子宫肌瘤患者加以分析,对比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寻找最佳服药剂量,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选患者均满足诊断标准,患者本人无交流障碍和思维障碍,纳入标准:(1)无治疗禁忌或高危因素;(2)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正常;(3)服药依从性高。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9例患者年龄31-50岁,均值(42.56±4.29)岁。其余29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年龄33-51岁,均值(42.61±4.33)岁。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认知或精神障碍者;(2)妊娠及哺乳期女性;(3)合并全身重症感染症状者;(4)无米非司酮禁忌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29;生产厂家: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25mg/片),月经周期第1d开始服药,观察组每次12.5mg,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每次12.5mg,每天2次;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1]:(1)显效:月经恢复正常,子宫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2)有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50%,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3)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或者子宫肌瘤体积增大,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与此同时,比较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好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89.66%vs93.10%)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分别为消化道反应2例,嗜睡2例,乏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P=0.022)。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且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临床大量研究证实[2],子宫肌瘤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变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经验证实,虽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可导致妇女子宫明显增大,部分患者自觉压迫,可造成月经异常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生殖健康带来明显威胁。一般认为,手术治疗存在较大操作风险,可能对子宫腔造成严重损伤,寻找安全性和依从性均较高的保守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帮助。

    米非司酮是常见的甾体拮抗性激素类药物用药后,能够有效抑制子宫肌瘤持续生长,从而防止病情继续进展。米非司酮由化学方法合成,有效成分通过口服方法进入到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后,可迅速发挥药效,及时调节孕激素,从根本上改变孕激素受体数量[3]。不仅如此,米非司酮还能直接作用在子宫内膜上,阻断孕激素,从而有效促进子宫肌瘤萎缩,使其体积缩小,进而缩小患者子宫体积。也就是说,服用米非司酮片,不仅能够阻断子宫肌瘤持续生长,还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发挥双向治疗作用。

    但是,对于服用剂量,临床一直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常规剂量(25.0mg/d)虽然能够发挥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制约药物临床实际应用。本次调查选取子宫肌瘤患者,对常规剂量(25.0mg/d)和小剂量(12.5mg/d)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用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是小剂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为3.45%,明显低于服用常规剂量的患者(21.14%),与文献[4]报道内容基本相同,这种情况说明小剂量用药即可发挥明显治疗效果,且能够避免多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发挥显著的临床疗效,推荐临床小剂量用药(12.5mg/d),既可保证临床效果,同时也能保证用药安全。但是,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有限,对研究结果延伸性带来一定影响,未来需要不断增加样本数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春燕,张印星,陈小刚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2):1782-1785

    [2]王淑梅,于金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7,26(18):35-36.

    [3]刘文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药业,2017,26(17):28-30.

    [4]古丽扎旦木·艾比布拉.抑那通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3):46-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