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研究① |
范文 | 何琳 [摘 要] 高职教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成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数量庞杂、质量参差的学生与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之间产生的教学质量不高的矛盾,是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要求的“双能力”型双师,从院校、教师、学生等多角度论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给出培养方法论,从实际操作层面给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双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34-03 我国高职教育从九十年代开始,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的发展一直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16年12月2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指出职业教育在人力和人才资源上的巨大优势,肯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数量庞大、质量一般的学生与数量不足、生产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之间产生的教学质量不高的矛盾。 一方面,高职学生基数庞大,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2015年中国高等学校共计2552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336所,占比全部院校约52.4%;2015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999865人,其中高职高专计划招生3338950人,占总人数的47.7%。虽然高职学生数量占到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一半,但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高职在高考招生中的录取批次及分数划段,主客观上都必然造成“低分学生进高职”的现状。高职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质量良莠不齐,优秀学生占比重小,大部分学生能力一般,基本素质一般。 另一方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生师比偏高,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部分院校生师比超过20∶1。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上年度的57.2%提高到59.2%,由此看出,具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虽然逐年递增,但仍显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有限,专任教师不得不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年教学工作量超过500学时,严重影响了企业实践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这一矛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高职毕业生从工资水平、工资涨幅都远低于同期本科院校毕业生。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远期收入增幅来看,报告称,2013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为84%。其中本科涨幅为87%,高职高专涨幅为81%。 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办法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提高高职培养人才的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提升教师质量,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增加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时间。教师首先要了解当下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根据需求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尽量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一、“双师型”教师定义 “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概念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双证型”双师,即要求专职教师除拥有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应拥有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教师证+会计师证、教师证+工程师证等。“双证型”双师的优点是量化标准简单,考核方便,具有相当比例的学校将这一定义作为自己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缺点之一是存在专业与职务资格证书不匹配的现象,比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拥有会计师证;缺点之二是证书与能力不匹配,有部分教师仅仅为考证而考证,拥有证书并不代表拥有实际工作能力。另外,有部分从企业吸收过来的教师,有相关实践工作经验,但可能并不具备相关的职业证书。 另一种是“双能力型”双师,即要求专职教师既有教学能力,又有专业(行业)实践能力。“双能力型”双师跳出了证书的框框,以实际能力作为评判的标准,尤其对有企业背景的教师,这一评价方式更为合理。缺点是量化标准无法统一,在实际中可操作性较差。 高职教育提出“双师型”教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接受的实践型人才,即学生工作后能够成为“招之即来,来之可用”的人才,成为真正的职业化人才,这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增加实践课程,增加与企业、与社会的接触,也要求教师同时具有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由此看来,虽然存在难以界定、不好量化的缺点,但“双能力型”双师显然比“双证型”双师更符合这一目标。 二、培养“双能力型”双师的必要性 (一)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处在“后示范”时期,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即由重点专业建设向重点专业群建设转变,由单一的生产实训基地转变为多功能服务性实训基地,由输出人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输出人才质量的提高。总体来说,就是要提升内部质量建设。 内部质量建设对高职院校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普遍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生源数量的减少,从2014年到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可以发现,虽然在总人数上,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趋势不明显,但在部分省市,已经有学校出现招生困难的现象;二是高职院校数量增多,以四川省为例,2006年,四川省高职院校数量为42所,2016年,四川高职院校增加到58所,短短几年,院校数量增长了38%。蛋糕在缩小,但吃蛋糕的人变多了,外部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只有勤练内功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屹立不倒,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内部质量建设重点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严格把控学生的入学质量,尽可能录取高分高素质学生;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优质毕业生,使学生能够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出口好会促进进口,形成良性循环。这就像优秀的生产制造企业,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原材料入口,把控原材料质量,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提高教师能力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教师能力的认定标准正是“双能力型”双师或“多能力型”双师,学校只有培养符合社会、学校、学生需要的高能力、多能力教师,才是学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名刚进入职场的年轻教师想要从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名师,需要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创新。一方面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向同行、向网络、向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学习,淘汰原有的旧知识,补充新鲜知识,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活头源水。另一方面是加强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应该深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最新动态,了解企业岗位的具体需求,了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保持经常、持续性的企业实践,使教师能够了解社会现实,了解企业现实,也能够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的自身成长提供了帮助。 (三)学生满意度的提高会带来品牌效应 优秀的毕业生会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同时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良好的毕业生出口会促进招生入口,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学生生源,进一步提高学院自身质量。 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前提是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即培养出企业“招之即来,来之能用”,或者是企业通过少量的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的人才,这需要学院在培养学生时充分与企业接轨,明确企业需求,需要具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员工,即专职教师真正具备企业实践、实训能力。 三、专职教师对“双师型”的理解与现状分析 笔者做了一份有关“双师型”教师的现状调查,被调查者均为专职教师,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市三十多家高职院校近百位教师,从这份问卷中,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年轻教师中“双师”所占比例较高 被调查者均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5%,远远高于《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59.2%,说明在高职院校中,对教师的“双师型”要求较高,而大部分年轻教师都对“双师型”有足够重视。 (二)“双师型”教师基本都有在企业实践的工作经验 根据调查结果,42%的教师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但从事教师工作后,就没有再去企业实践过;32%的教师曾在假期去企业实践,26%的教师在工作日去企业实践。 (三)教师去企业实践频率较低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去企业实践频率最高为三年一次和一年一次,都占总数的32%,一年两次和两年一次频率最低,只占11%。说明在企业实践这方面,不同学校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学校较为重视,对教师的帮助也很大,有的学校则不太重视,对“双师型”还是流于表面化。 (四)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教学帮助很大 根据调查结果,79%的教师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教学帮助很大,能够和企业产生良好互动,熟悉企业最新动态和岗位最新需求,将企业岗位需求和技能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16%的教师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教学帮助不大,5%的教师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教学没有帮助。 通過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师型”都有考核标准和要求,青年教师普遍对“双师型”接受程度比较高,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愿也很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考核还是停留在“双证型”上,但不少青年教师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拿证,普遍表现出对参加企业实践重视程度较高,兴趣较大,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提升教学能力帮助很大,愿意主动参加企业实践,有的甚至愿意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企业实践。但从调查中也可以发现,部分院校对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这一部分,支持力度较低,院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点还是在教学方面,在“双师型”考核上流于形式的比较多。 四、学生对“双师型”教师的评教情况 笔者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近百名学生对同一课程“双师”和“非双师”的评教情况调查,结论如下。 学生评教的重点在于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实践活动等方面。 从理论性课程来看,“双师”与“非双师”差别不大。以《管理学》课程为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自身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备课程度以及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双师”与“非双师”虽然有所差别,但只要教学态度端正,课前准备充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相差并不大。甚至有个别教师虽然不是“双师”型,但由于一直上这类课程,经验较为丰富,评教得分还高于“双师”型教师。 从实践性课程来看,“双师”与“非双师”存在一定差别。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为例,教师不但需要对课程本身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对当前的市场有一定的了解,联系实际,在课堂上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往往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 从历年的评教结果中可以得知,高职学生更欢迎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能够将实践经验转化成教学语言的教师。 五、“双能力型”双师培养方法论 “双能力型”双师有诸多优点,如何培养合格的“双能力型”双师,除了教师本身的努力和意愿之外,院校方面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现在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建立从上到下的价值体系 我们发现,很多单位,事情开展不下去,或者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根本原因还是领导不重视,领导重视了,事情就容易办,容易深入,容易取得成绩。培养“双能力型”双师是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生存、能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步骤,各个高职院校必须对此有充分认识,必须把这一工作当成“一把手工程”来建设。 所谓“一把手工程”,是指由学院“一把手”亲自挂帅,协调部门间利益,确定责任划分,能使工作有序、强力地得以推进,效果明显。 “一把手”直接负责,统一调配所有资源,建立从上到下的价值体系。院校应明确树立教师是学校最重要资产的价值观念,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双能力型”教师对院校来讲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花大力气来完成的。 (二)全员保证,形成从下到上的价值认同 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必然会造成教学工作、日常工作的缺失,增加其他教师、职工的工作量,或者带来工作上的种种不便,如果不能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同的价值取向,就会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给学院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形成从下到上的价值认同,即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教师能力的增强不但是教师自身的要求,更是学院的要求,是学院赞同、支持的事,每位员工都应该形成与学校相同的价值取向。 当全员都形成相同的价值取向,一旦有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时,其他在校教师、职工就会主动工作,共同弥补这种工作上的缺失,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作风。 (三)重塑考核評价体系,明确奖惩措施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是培训“双能力型”教师的主要方式,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师去企业实践频率较低,时间较短,很多教师去企业也是走走形式,或者出工不出力,最终呈现的效果一般。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师资严重不足,不少院校要求专任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量,甚至将其与教师收入挂钩,导致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不少教师有“吃老本”的心态,上熟了一两门课,就觉得可以了,不用再学习了,自然对企业实践不加以重视。 针对这一情况,院校应该修改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围绕课堂教学形成的考核标准,将企业实践纳入教师的考核标准。首先,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每个教师每年都能抽出时间下到企业;其次,各部门应调整考核标准,保障在企业顶岗实践时教师利益不受损害;最后,教师应在企业完成相应工作量,企业方考核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方能认定为完成顶岗实践。 明确的奖惩措施是保障制度执行的必要手段。把企业顶岗实践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成为年度考评的一部分,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企业顶岗实习,除给予时间和经济的双重保证外,还需有明确的奖惩措施,优秀完成者给予表彰,未完成者给予相应处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邱均平,柴雯.2016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3]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2008(14):26-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