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活动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 |
范文 | 唐乐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用工的要求发生了许多变化,最突出的是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為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开设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素养养成类课程,但受传统高职课程“重课内,轻课外”的特点影响,这类课程偏重于课内的训练,忽略了“素养养成于日常”的规律,常常出现学生在课内模拟表现优秀,在现实的运用中却效果相反的现象。我们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以校园活动为导向,搭建课外主题活动平台,帮助学生“习得于课内,养成于课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校园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90-02 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承担着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技术劳动者的重任。专业知识牢固、技术过硬是职校学生走向社会的基本保障。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用工的要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素养养成类课程,但受传统高职课程“重课内、轻课外”的特点影响,这类课程偏重于课内的训练,忽略了“素养养成于日常”的规律,尽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课内训练设计等,但却没能与实践很好地结合,造成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与具体的工作情景相脱节,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素养养成类课程应该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园活动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搭建锻炼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况,同时,很多企业也面临着“用人荒”的处境。通过研究,我们惊奇地发现,尴尬问题的根源并非职业技能不过硬,或专业知识缺乏,而是“职商”的缺失。职商(careerquotient),简称CQ,全称职业智商。就职商的内涵而言,它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职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表述就是“专业素养”,也称“职业素养”。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用人单位对较高职业素养的求职者更加青睐。因此,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普遍缺失和企业对毕业生有较高职业素养要求成为高职院校就业问题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更好地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高职生求职的坚强后盾。 (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生求职的奠基石 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由于社会上长期存在对职校学生的偏见,大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青睐本科院校学生,高职毕业生在校学习时间不长,不能很好地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理论知识偏弱,职业理想不明确,自身缺少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内涵。因此,职业素养对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素养是学生就业的奠基石,应把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企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正处于改革转型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提升都赖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企业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升上。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员工提高业绩的前提,也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应重点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给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素养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环节较为薄弱,未能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很好地融合。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缺失不仅影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也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 高职院校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应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园活动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校园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很好地巩固课内知识,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随着国家对职业人才培养的关注,校园活动也被公认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把校园活动融入职业素养养成的教育体系中,推进校园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准确衔接,找准载体,建好平台,让校园活动与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结合起来,突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不断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体系。 (一)校园活动是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重要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受到外界不同文化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容易受到侵蚀。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引进贴近高职学生生活、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的先进文化,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而校园活动作为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拥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实践证明,校园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学生自主参与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挖掘潜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文化的精髓,打开认识社会、了解自我的窗口,逐步把先进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二)校园活动为职业素养养成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目前,职业素养的养成主要集中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思想行为特殊性、课业要求特殊性,仅以课堂作为唯一培养渠道是不够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校园活动的形式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好处,提供了全新教育契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专业化、职业化,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通过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为师生提供更多接触了解的机会,加深师生感情,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校园活动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高职生职业素養养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高职教育的“规范化”特点,课堂教学受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的限制,内容显得比较单一且缺乏多元性。校园活动有着课堂培养不具备的优势,由于活动的内容开放,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规范的控制。校园活动可以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充分融合,捕捉每个教育契机,结合学校的素养工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素养养成目标进行灵活设计,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或不同的主题更换活动内容,为学生的提高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发展。 三、立足校园活动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几点建议 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高职生的“生源特殊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校园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从一定程度上说,校园活动也是学生今后踏进社会的实践平台,因此,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校园活动,与课堂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完善素养养成的薄弱环节,才能促进学生“职商”的养成。 (一)模式创新,在校园活动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创新培养中对接职业素养教育,才有可能就人才培养的方向达成一致。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方面,校园活动应结合政治热点,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将校园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将校园活动与“校企合作”结合起来;将校园活动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院德育工作和育人特色结合起来。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显性教育隐形化,把隐形教育显性化,使学生所学知识立体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另一方面,在课程考核上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使校园活动与专业技能交叉考核,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活动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体现职业素养养成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二)打造品牌,从“第二课堂”内化职业素养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但职业素养教育在师生双方交流上、深入人心上、在特色实践上的实效性效果还不明显,很多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真实的感受、体会和理解,不能满足培养和教育学生形成职业素养的需求。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实效性要求很高的工程,学校可通过校园活动项目负责制的形式,各团总支、学生社团、教研室等根据活动项目带着研究任务深入学生职业素养建设中,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精心策划突出职业素养内涵、符合师生需要的品牌活动,让校园活动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起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影响力和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品牌化建设。 (三)社团引领,从学生自身感悟职业素养教育 大学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养成的一个重要基地,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教育与服务功能日益突出,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效果日益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养成的重要性,创新社团发展机制,促进社团的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好社团的优势,通过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巡展、就业创业等多种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素养的养成。 (四)平台建设,从活动宣传过程中突显校园活动成效 优秀的校园活动既能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又能体现学校特色,创建积极向上的大学氛围,校园活动要取得成效必须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搭建起支持活动开展的宣传体系。一是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年级特点和系部特点制定活动宣传策略,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活动宣传过程中渗透素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基本要素;二是积极搭建传播平台,通过进行“优秀学子榜样树立”“绅士淑女代言人”等形式,运用正面力量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方向,提高校园活动在提高职业素养养成环节上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四、结语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校园活动的开发上,我们需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条件,根植学生、服务学生,全面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30-132. [2]王红岩.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0-12. [3]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4]汪长礼,李奇亮.试析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兼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59-62. [5]杨湘洪.提升职业素养 增强就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10(17):65-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