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师层面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机制的构建 |
范文 | 唐文霞 周辰 [摘? ? ? ? ? ?要]? 在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备受关注的同时,师资质量保障成为重中之重。在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师资质量观的基础上,构建高职教育师资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机制,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符合单位实际的教师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分析师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学校创新诊改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提供建议。 [关? ? 键? ?词]? 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师资队伍;教师发展;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12-03 一、问题背景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接受优质的高职教育成为社会的共同期待和特别需求。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备受关注的同时,师资质量的保障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在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师资质量观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高职教育师资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构建高职教育师资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机制,实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本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為例,探索高职院校教师层面质量保证体系中纵向五个系统的建设内容与标准,分析师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创新诊改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提供政策性建议。 二、教师层面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机制的构建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师资质量的持续提升。 根据“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的运行模式,做到工作与保证同步,学习和创新驱动,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模式到习惯的全面转变,构建教师层面质量改进螺旋。 (一)决策指挥系统 1.教师层面目标体系 以国家、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习总书记讲话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依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学院和二级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层层分解编制学院—二级学院—专业三级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编制年度实施路线图。二级学院依据目标和任务,制订本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计划,将计划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全校教职员工根据学校及所在单位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规划子目标,结合自身条件和工作基础,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个人发展目标。 2.教师层面标准体系 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设置聘任等级为依据,围绕教师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四个维度,构建支撑教师发展目标的教师发展标准体系,主要包含新任教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专业负责人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学术带头人标准,如图2所示。 (二)质量生成系统 1.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弘扬“以德为先、爱生为基、育人为本、甘为园丁”的精神,坚持把师德工作的系统建设与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引导教师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生乐教意识,关心学生成长。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2.教授、博士培育工程 按照《“教授培育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将科研成果优异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晋升正高职称的培养对象给予重点扶持。建立“滚动入围、严格考核、跟踪培养、积极扶持”的运行机制,激励他们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成果。修订在职攻读博士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在职中青年教师攻读“211”“985”重点大学的博士学位,提高教师提升学历的动力和热情。通过分层培养,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改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优化教师队伍。 3.教学名师培育工程 建立健全教学名师培育机制,重点培养教学骨干和高层次名师,积极打造各专业集群教学研究领军人物。支持名师和教学骨干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示范公开课、教学竞赛,吸引全校教师共同关注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做好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技术骨干、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的选拔和培养,实施以岗位职责任务为核心的管理与考核,充分发挥梯队的“传、帮、带”作用。 4.教师在职培训工程 以“金泉工程”为路径,对不同“梯度”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播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面向全体教师,着眼于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课程进修、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学术会议,继续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完善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一对一指导,帮助新教师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新教师的全面快速成长。 5.“双师”素质培养工程 重点培养专业课教师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及工程实践的能力;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在深度合作企事业单位建立“教师工作站”,建设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服务型技术研发团队。建立完善校企共建工作站管理运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 (三)资源建设系统 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师办公、教学、实验、科研等基本工作条件与工作设施。着力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制订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研究教师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工作坊”,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形成共建共享机制,为教师搭建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工匠工作室”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建立“企业专家工作室”健全校企共管工作机制,打造由职教专家,行业专家、企业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学院的专业带头人组成的指导型专业建设团队。 (四)支持服务系统 树立“对人才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统筹用好各项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金、设备和项目的综合效益。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管理监督,确保专项经费用于专项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师日常管理与服务制度、措施等。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实施以岗位职责任务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以岗位标准为核心遴选评价人才,以任務完成情况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形成符合高等教育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吸引行业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乐于从教、善于施教的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兼职教师的选聘、使用和管理。 (五)监督控制系统 健全师德教育、考核以及监督、奖惩等各项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学报、校刊、校园网等宣传典型事迹,营造一切围绕教书育人和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氛围。每年度汇编形成师德师风建设报告。 对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依据绩效考核办法从师德师风、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对教师个体持续有效开展教学督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考核,每年度形成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及相关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尚未在教职员工中普遍形成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师教学及评价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部分教职员工和干部,在实际工作当中对应该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主诊断、自主改进,优化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仍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考核轻改进等现象。 建议:今后学校还需高度重视,通过质量文化宣传、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使质量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心中有质量,时时处处保质量”的文化氛围。 (二)教师个人发展的自我诊改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仅对一部分重点群体教师制定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但没有做到全覆盖。没有形成每位教师都能依据自身实际,参照标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施中自我评价、发展自我。教师定期自我诊断、改进反馈机制有待建立。 建议:为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教师个人价值,今后学校还需进一步落实教师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教师个体发展质量改进螺旋。要引导每一位教师结合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细化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改进发展措施,并通过自我测量及分析报告,找准自己的优势及不足,确定下一步发展目标,逐渐完善自身发展。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移动应用平台和流程化应用平台不断开发和运行,并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大厅。虽然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信息孤岛”质量监控数据信息采集不通畅、不及时等问题。 建议:建设大数据共享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通学校各环节数据,实现学生从入校到离校,教职工从入职到退休(或离职)的数据全流程共享及同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过程完整的数据链。开发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实践访学、人才工程、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从“无形”中实时采集教师发展的过程数据,并加以分析比对,多维度呈现教师发展状态,每年度形成教师发展质量报告和教师层面诊改报告。 参考文献: [1]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袁洪志,陈向平.文化育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视角[J].江苏高教,2016(1). [4]邓满.教育互联网化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6(5). [5]林宇.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编辑 李 静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