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业机遇源于处处留心 |
范文 | 刘俊荣 今年29岁的他,大学毕业仅6年,就依靠养殖乌鱼、开乌鱼火锅店,被当地誉为小有名气的80后创业新星。他就是重庆市永川区临江镇的凌刚基。可谁又知道,凌刚基的机遇是在一次家庭餐桌上吃出来的呢? 凌刚基在成都大学学习艺术设计期间就开始创业。他卖过数码产品、电脑,积累了一些钱。后来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他毅然关掉店门,向朋友、亲戚借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可没想到,初次创业不久,他就遭遇重大打击:一名工人从脚手架上不慎摔了下来,他赔了50多万元。 50多万啊!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一切又回到原点,凌刚基痛苦到了极点。彼时,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刚好父亲打来电话:“累了就回家吧!我给你做酸菜鱼吃!” 凌刚基的父亲曾经做过餐饮,擅长做酸菜鱼。这是一道在重庆风靡一时的“江湖菜”,如今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家常菜。 “嗯,好吃!好吃!”凌刚基一边吃,一边不住赞叹。“这是用一条乌鱼做的,用乌鱼做成的酸菜鱼不但味美,还营养健康!”父亲高兴地说。“现在很多人都爱吃呢!”“乌鱼?酸菜鱼?”吃着父亲做的美味酸菜乌鱼,听着父亲这些话,凌刚基顿时灵光一闪:“有了,爸!谢谢您的酸菜鱼!” 凌刚基马上上网查看,果如父亲所说,乌鱼不但具有美味,还具有营养、健康的元素,很契合当代人的饮食需求。紧接着,凌刚基立刻返城紧锣密鼓地进行市场调研,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更坚定了凌刚基靠乌鱼餐饮创业的决心。 为了让乌鱼肉更入味,他多次“试验”后发现,把乌鱼肉切成“花朵”状,比切成条状或者块状更容易入味。调制乌鱼火锅的底料时,他每次都把配方记下来,感觉不够好就倒掉,多次摸索调整后,终于调制出了满意的配方。 2009年7月,凌刚基大学毕业,他带着自创的配方在成都开了一家小餐馆——“何乌鱼”。主打以乌鱼为原料的酸菜鱼。“何”是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的姓,同时,在四川话中,“何”字与“活”谐音,能让人产生原料新鲜的联想。 餐馆一开张,生意就出奇的好。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老远的食客专程赶来品尝。“何乌鱼”已成为当地餐馆的品牌。 当时,本地的乌鱼养殖量小,市场上的乌鱼大多是从广东等地运来。店里经常发生乌鱼断货的情况,让专程赶来的食客败兴而归。“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养?”他萌生了养乌鱼的想法。可是,凌刚基当时对养鱼“一窍不通”,于是,他花了一个多月,到山东、广东、江西等乌鱼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拜师学艺”。 学得“真经”后,2012年,凌刚基回到家乡重庆永川,在三教镇承包了100多亩地建成鱼塘,当起了“养鱼汉”。他对品质的要求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对养殖环境的水温、溶氧、PH值、水体透明度都严格要求;换水时严格从底部抽水,保证水的质量…… 为了保证品质,他要求“何乌鱼”火锅必须使用自家的乌鱼,这约占养殖总量的60%,剩余的40%将面向市场销售。与此同时,凌刚基的创业路上也得到了各方支援。在团永川区委的牵线下,凌刚基获得了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支持,在资金和导师辅导方面得到了实惠。 如今,他的重庆“何乌鱼”远近闻名,他的乌鱼繁育也有了专门的“套房”,在YBC帮助下,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帮助他和团队钻研乌鱼繁育技术,成功繁育出130余万尾乌鱼苗。 “何乌鱼”火锅店很快赢得热捧。如今,凌刚基已开了29家门店,拥有30多个鱼塘。依靠养乌鱼,做酸菜鱼,凌刚基仅用3年左右时间,就由屌丝成功蜕变为拥有200多万身家的创业新星。 在一次创业访谈节目中,凌刚基说:“要选准适合自己的创业领域,看准了前景,就要坚持,即使出现一些挫折也不要轻易放弃;我是吃了父亲做的乌鱼,看准了那条乌鱼能给我带来财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紧紧地抓住它不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